以艺术赋能西安高质量发展 用文化软实力扮靓城市名片

2023-12-25  

“咚咚咚咚咚……”秦岭脚下,伴随着慷慨激昂的鼓声,西安文理学院音乐学院“秦韵”打击乐团带来的《黄河之水天上来》鼓阵表演,擂响了第四届关中忙罢艺术节开幕式,也唤醒了乡村的艺术细胞。

在市政协委员、西安文理学院音乐学院院长杨艺媛的组织策划下,西安文理学院音乐学院的师生们,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西安“音乐之城”建设注入新活力,扮靓城市名片。

用音乐语言讲好西安故事

城市因音乐而有魅力,音乐因城市而有情怀。杨艺媛认为,对于城市高质量发展而言,音乐等艺术既是重要的文化“软实力”,也是对外展示美好形象的“名片”。

“音乐不都是阳春白雪,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高高在上,反而最经典的乐曲往往都平易近人,扎根于群众的土壤。”在杨艺媛看来,优秀的音乐作品应当面向大众、尊重大众、服务大众,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还要用音乐等艺术丰富城市文化供给。

ad02fe5621e506dd8b94bcf781d5b616.jpeg

在杨艺媛的组织下,近年来,西安文理学院音乐学院在新城区幸福林带举办了“韶华倾负·毕节余音”主题音乐会,在少华山举办了“传统音乐致敬山水”系列音乐会,参与了关中忙罢艺术节、西安市“红五月合唱节”等多场演出,师生们用精湛的技艺,通过乐器演奏、音乐演唱、舞蹈表演等形式,为观众演绎了多个经典的艺术作品,吸引了许多市民前往观看欣赏。

传承、守护好城市文化瑰宝

西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西安鼓乐、秦腔、西安剪纸、户县面塑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这座城市的文化瑰宝。在信息数据、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提升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效能,走出符合实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活化之道?成了杨艺媛深入思考的问题。

去年,杨艺媛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份《关于“数字文旅融合下加强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展示”的建议》的提案。她建议,要构建完整传播链条,充分利用互联网、智能终端、数字电影、各类新媒体手段,将非遗蕴含的文化资源与新媒体结合,提高受众关注度,扩大传播范围。同时,借助高校教学、科研优势,以人才培育为导向,从师资配备、专业设置、课程实践等多个方面,强化非遗教师资源,合理设计非遗课程,通过专业培养,体验式教学和订单式产学研合作模式,完善非遗文化的传承、传播和经营人才培育机制,为非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在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中,杨艺媛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特色,强化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依托陕西传统音乐基地、陕西省大明宫唐代文化艺术研究会、省市各类科研平台等,挖掘各区域音乐文化历史内涵,收集整理民间音乐素材,进行二度创作,为学生打造传统音乐实践平台。另一方面,将西安鼓乐、剪纸、秦腔、面塑等非遗文化引入课堂,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非遗之美。

“今后我和学院的师生将继续致力于推进非遗资源活化利用,做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践行者、传播者。”杨艺媛说。(记者 郭旭

来源:西安日报

编辑 / YIAN     版权与免责声明  

大美陕西网

Copyright © 大美陕西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号
陕ICP备2023006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