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创新步伐加快、产业持续壮大 西安高质量发展交出新答卷

2023-09-07   来源:西部网

1.png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媒体记者在西安调研采访。

9月6日,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在西安市开展调研采访,一起探寻西安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密码。

人工智能 生物技术 先进制造产品屡见不鲜

西安市雁塔区未来产业城的智算中心是西部首个、目前全国第二个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集群。目前可提供AI算力300P,每秒可进行30亿亿次半精度浮点计算,相当于150万台高性能计算机同时运算,24小时可处理数十亿张图像、数千万人DNA、10年左右的自动驾驶数据。智算中心自2021年上线运营至今,业务订单总额超8000万元,链接生态伙伴超过180家,输出解决方案179个,并于今年6月入选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离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10分钟车程,在沣东先进制造业产业园一家科技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全自动激光调阻机正开足马力生产薄膜铂电阻传感器芯体。该公司是依托西北工业大学有关科研成果孵化的科创公司,研制的产品解决了我国传感器“卡脖子”技术问题。

2.png

西安某科技公司工人正在检查产品质量

西安“双中心”建设不断加快 秦创原创新驱动成效不断凸显

近年来,西安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统领,明确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丝路科学城、中国西部创新港和长安大学城“一核两翼”布局,科技创新中心“一核一圈一带”布局(西安综合性科学中心核心区、以西安都市圈为中心的协同创新生态圈、面向“一带一路”的丝路科技创新合作带),积极稳步推进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陕西最大的孵化器,是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总窗口设在西咸新区,是西安“双中心”建设的核心平台。经过近两年的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成效不断凸显,在发展动能上逐渐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创新驱动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在技术攻关方面,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4.93件。

西安先后获批承担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国家超算(西安)中心等十余项科技创新领域国家级试点示范任务。今年上半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1314亿元,增长31%;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达到10431家和10186家;新增上市公司5家,总数达到104家。推动科技—金融—产业良性循环,设立创投、产业2支百亿基金,截至今年8月末,累计投资决策子基金92支,合作规模1103.26亿元,撬动创新及产业领域项目总投资5823.04亿元。

西安主导产业持续壮大 数据直观展现高质量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西安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和生物医药等六大支柱产业集群壮大成势,培育形成了汽车和电子信息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和闪存芯片生产制造基地。今年1—7月,先进制造业(6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2.5%,增长11.1%,高于全市4.2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太阳能电池、集成电路圆片产量分别增长33.7%、108.4%、100.9%和116.1%。

西安产业升级持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培育形成了人工智能、增材制造 (3D 打印)、机器人、大数据、卫星应用等5大新兴产业,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先行先试优势,聚集相关企业150余家;增材制造领域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铂力特、西部超导等头部企业在增材制造及原材料研发等方面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并成为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上半年,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526.07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0.3%,同比增长7.8%。

今年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增长8.2%,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1.3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总产值增长31.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增长7.0%,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增长7.6%。全市大型企业总产值增长7.6%,中型企业总产值增长2.1%,小型企业总产值增长8.9%。(记者 刘望)

编辑 / ANNA     版权与免责声明  

大美陕西网

Copyright © 大美陕西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号
陕ICP备2023006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