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区:民生“底色” 擦亮群众幸福“成色”
城市的发展点滴,折射着百姓的幸福生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城市发展的价值取向。西安高新区在高举科技创新大旗的同时,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创新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翻开西安高新区这份民生答卷,“生态”“医疗”“交通”“教育”……一个个核心关键词串起西安高新区十年来的奋进足迹,一个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群众幸福的科创新城跃然纸上。
生态作笔绘就幸福新篇
金秋十月,正是踏秋好时节。走进位于西安高新区的永安渠海绵城市生态公园,翠绿与金黄交相辉映,天蓝与水清相得益彰,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欣赏,大家沿着水岸小路、彩色步道缓步漫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尽情感受着生态环境改变带来的幸福与满足。
十年来,西安高新区以公园建设促进城市风貌与公园形态交织相融,持续提升区域品质与群众幸福指数。唐城墙遗址公园、永阳公园、木塔寺公园等一个个公园,为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打开了通往自然的任意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诗和远方”。特别是去年以来,西安高新区提出建设“四个高新”,重磅发布丝路科学城、丝路软件城两大核心区域的规划,并在这两个区域规划了若干公园绿地,以低碳绿色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打底,加速“品质高新”“幸福高新”建设。
在丝路科学城区域,西安高新区规划建设有洨河公园、梁家滩湿地公园、永安渠海绵城市生态公园、仪祉湖水利风景区等,为片区留足“绿色份额”;丝路软件城则规划建设10处公园绿地,依托“科创展示—幸福生活—未来体验”三位一体的设计理念,呈现动静结合的城市公园绿地总体风貌。洨河生态公园沿洨河而建,两岸风景秀丽,沿途设有亲水平台、木栈道、停车场、自行车道和人行绿道等,已成为高新区“宜居”“宜业”“宜憩”“宜游”的郊野主题公园。
以“草地+运动”为特色的梁家滩运动公园,拥有超大起伏的草坪,以及足球场、网球场等运动场地,天蓝色的跑步道和灰黑色的健步道,组成一条近3公里的绿道,让群众自由奔跑、畅快呼吸。
仪祉湖段湖光粼粼、芦苇菁菁,尽是鸟语花香,全长1.2公里的仪址桥衔接沣河绿道、潏河绿道、沣惠绿道、秦渡古镇、仪祉湖等节点,将规划打造“吃、住、游、产、学、研”多元一站式的仪祉湖水利风景区……
在建设各类城市公园之余,西安高新区还不断为居民群众营造开窗望绿的“小确幸”。国庆前夕,高新区30个口袋公园集中开园,包括15个新建口袋公园,新增绿地面积8.9万平方米;15个改造提升口袋公园,提升绿地面积4.2万平方米。曾经的“零碎地”被改造成“金角银边”,居民推窗见绿、出门即园的愿景化为现。在公园与城市共生共融中,在生态美景与都市繁华的交融中,群众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教育优先夯实幸福基石
今年9月,在西安高新区绍文路,一座美观大方的现代化新校园——西安高新区第四学校投入使用,众多新生在家长的带领下,满怀期待地来到新校园报到。优秀的师资队伍,宽敞明亮的教室、配置齐全的各类功能部室,以及崭新的游泳馆、室内体育馆,都让新生和家长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今秋西安高新区投用的学校不止一所。除西安高新区第四学校外,还有五所学校建成投用,包括高新区第三初级中学改扩建项目,高新区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项目(高新区第五十四幼儿园、高新区第五十五幼儿园),以及高新区新建幼儿园项目(高新区第五十六幼儿园、高新区第五十七幼儿园),共新添学位4800个,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加码。
回顾十年发展历程,教育一直是西安高新区民生的“一号工程”。尤其是近几年,西安高新区以建设教育强市先行示范区为目标,扎实开展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科学优化教育资源,教育保障水平和优质均衡水平迈上了新台阶。2020至2021年,西安高新区集中新建投用学校59所,2022年持续发力,新建投用高新区第四学校等6所学校、幼儿园,新增学位4800个,进一步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总量。
在新建学校、提升硬件设施的同时,西安高新区还着力提升教育“软实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学校”,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在全力推进“名校+”工程的基础上,去年以来,西安高新区聚力培优,启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实施“名校领航工程”“新校成名校培育工程”“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三大工程,24所名校持续领航,50所新建学校和40所新优质学校受到群众认可。
如今,在“幸福高新”建设的领航下,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学校硬件更完善;“名校+”全面覆盖,师资力量更雄厚……优质均衡的教育,让“人民满意”绽放在更多群众笑脸上。未来,西安高新区将以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为目标,持续提升教育软硬件、盘活优质教育资源,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多点发力筑牢幸福保障
民生热点问题,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十年来,西安高新区聚力聚焦住房、交通、医疗等各项民生实事,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群众“住”无忧、“行”便捷、有“医”靠,也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蕴涵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本真诉求和深切渴望。十年来,西安高新区紧紧围绕群众住房需求,不断完善安置房、租赁房等住房保障体系,点亮万家灯火,让百姓圆梦安居。
今年以来,西安高新区投资约960亿元,推进“幸福高新”38个安置房项目建设,计划建设安置房71699套,让55个村的2.6万户群众早日搬进新房子、开启新生活。国庆前夕,西安高新区还集中开工16个安置工程项目,计划建设安置房27380套,总建筑面积约435万平方米,将有力促进拆迁群众早日回迁,促进城市公共设施水平提升和城市面貌改善,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16个安置工程项目开工当天,西安高新区还开通了总长约27公里的26条新建道路,为群众幸福生活再添新保障。记者了解到,在路网交通方面,仅今年上半年,西安高新区就开通市政道路48条、57.97公里,建成“四好农村路”12条、17公里,构建起内联外畅的综合交通体系,丝路科学城“六横六纵”、丝路软件城“八横十纵”路网体系逐渐成型,交通路网不断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更加紧密,群众出行便捷度持续提升。
医疗是民生之需,也是群众最关切的民生问题之一。十年来,西安高新区始终站稳人民立场,通过建设重点医疗项目、提升改善基层卫生服务中心、购置医疗卫生设备、招聘医疗卫生人才等方式,着力提升辖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破解医疗热点难点问题。
9月28日竣工的西安市第一医院(新址)·高新区人民医院是西安高新区首家公立三甲医院,共设置床位1500张,内设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眼库——西安市眼库,目前已正式开诊;位于丝路软件城的西安启迪儿童医院占地约38亩,总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规划总床位400张,目前医院的主体结构顺利验收,将于近期投用……以“幸福高新”建设为抓手,一年来西安高新区先后启动10所医院建设,新建改扩建鱼化、细柳、郭杜、丈八、兴隆等5个卫生院,增设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构建起“区-镇街-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高质量医疗服务离群众更近一步。
预计到2023年底,西安高新区二级以上医院床位数较2019年将增加6000张,三级医疗网络体系将日臻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更加优质可及,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市民群众将充分感受到健康有高新,幸福在高新。
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这十年,是西安高新区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十年,也是生活更为富足、更有品质、更加美好的十年。“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幸福高新”的“民生底色”正越擦越亮。
编辑 / 王文文 版权与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