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文化名片助力复工复产 《长安第二碗》在新城剧场上演

2022-03-28   来源:西安新闻网 作者:张静

6510046_533ec19e-92f4-4f90-8de7-119bb09ef307_batchwm.jpg

话剧《长安第二碗》是茅盾文学奖得主陈彦对于曾长期生活的西安城的“致敬之作”,它用一间城墙根下的葫芦头泡馍馆,一个随着时代发展命运坎坷的秦腔剧团,一屋子命运各异、性格各异的男女老少、五行八作,勾勒出了一幅独具长安特色的人文风韵画卷,在熙熙攘攘的人间烟火中,不断上演着悲欢离合、人事兴废,全景式地再现了长安城四十来年的发展全貌,体现了新中国奔向小康社会的波澜壮阔与沧海桑田。

其中从上接盛唐气象、下系百姓烟火的葫芦头泡馍,到老西安人人都会哼上几句的秦腔,再到伴随了一代又一代西安人成长记忆的报话大楼《东方红》钟声,以及随处可见的方言叫卖,还有主角秦存根这个具有典型西安人特质的倔巴老头,和他自强不息、坦然面对人生中的顺境与逆境、坚守“仁义礼智信”的高尚风骨,都体现了话剧《长安第二碗》对于秦人、秦地、秦声、秦韵的瑰丽气象的描绘,使这部作品成为了外地观众认识陕西、了解陕西的重要窗口,借由话剧《长安第二碗》的全国巡演,将博大厚重的陕西文化、传统厚道的陕西人文精神,以及原汁原味的陕西故事、陕西声音带给全国观众,成为陕西西安城市宣传的一大重要途径。

话剧《长安第二碗》自演出至今已举办了2轮全国巡演,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好评,“长安第二碗”也因此在全国观众的心目中成为了西安文化的代名词。特别是2021年6月,话剧《长安第二碗》受邀参加“百年风华 艺心向党”国家大剧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演出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让西安这座城市在全国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少观众都表示想要带着家人前往西安,吃一碗正宗的葫芦头泡馍,感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

话剧《长安第二碗》的制作人任雪迎介绍,话剧《长安第二碗》的故事特色和此次演出助力复工复产、振奋行业信心、再次唱响“千年古都,常来长安”的精神气派,让所有西安人提振信心、发展经济、发展旅游,助力西安市城市发展,将西安人的厚道、执着与深情奉献给全国观众的重要意义。

热热闹闹的开场拉开了四十年城市演进的帷幕,道出了人间世事的繁盛与浩大,照见了个人命运的嬗变与沉浮,通过质朴、平实的叙述手法,展现出社会各个阶层百姓的现实生活,刻画出一位位小人物的情感、爱恨与梦想,以及他们在时代洪流中的奋斗、挣扎与彷徨,充满了慷慨宏大的时代车轮撵动之音,又不乏戏谑、幽默和风趣。

剧中从主人公“秦存根”的名字,到舞美布景,以及光线的变化都不乏哲理性隐喻,体现了该剧对于时代发展中“变”与“不变”的深度思考,以及对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的不息守望,是一部写给长安人、写给中国人、写给过去与未来的时代大戏,饱含着对于一座城、一个国的浓浓深情,和对于社会发展的深沉印记。

话剧《长安第二碗》的谢幕也同样充满了浓厚的仪式感。当每个家庭走到“长安老爹娘”的面前深鞠一躬,而后再面向观众一一谢幕,让观众们在感动之中体会到家的召唤。最后,相守多年的老夫妻并肩走向台前温暖相拥,更是将全场气氛推向了高潮,赢得了全场观众的欢呼与呐喊。不少观众一边拭泪,一边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平静。

123.jpg

一位观众告诉我们,自话剧《长安第二碗》演出以来他几乎场场都来看过,最大的感触就是演员们非常用心,把秦存根一家四十年的人生经历展现得淋漓尽致,对心灵是一次洗礼。还有一位带孩子的观众说,这部剧是他的朋友极力推荐给他的,剧中将一个家族的兴衰和不同年代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西安的发展变化,希望能够带给孩子一个潜移默化的了解。

2022年3月27日-30日,话剧《长安第二碗》惠民演出还将在新城剧场连续四天继续上演。

编辑 / YIAN     版权与免责声明  

大美陕西网

Copyright © 大美陕西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号
陕ICP备2023006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