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美丽陕西的生态底色

2022-02-08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苏 怡

“全域旅游”“生态农业”“茶旅融合”……眼下,一个又一个因生态产业而兴的精彩故事正在三秦大地上演。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年来,陕西通过开展“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评选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有力推动了绿色生产、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6个县获得“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12个县(区)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命名,数量位居西北地区第一。

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近几年,我省各地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参与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积极性很高,去年申报数量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改革开放以来环境治理改变幅度最大的时期。2020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是国家实行监测新标准以来的最好年份,水环境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最好水平。相关监测数据表明,2015年以来,陕西秦岭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珍稀野生动植物数量不断增加,污染程度逐年减轻。秦岭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为优并呈现持续向好的趋势,保障了南水北调中线水质安全。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46%,国家森林城市达到7个,绿色版图向北延伸了400公里。

向绿而行,厚植美丽陕西的生态底色。陕西以开展“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评选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为抓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印发实施《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试行)》和《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指标(试行)》,探索出递进、逐级创建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巩固提升创建成果,为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是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路径典型做法和经验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尽管我省在创建数量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还是集中在陕南地区,关中和陕北地区偏少。必须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不能生搬硬套,总结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铺好绿色发展的底色,才有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把“绿色资源”变成“绿色经济”,把“生态看点”变成“发展亮点”,陕西逐步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道路。

编辑 / AMY     版权与免责声明  

大美陕西网

Copyright © 大美陕西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号
陕ICP备2023006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