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双十”评选候选新闻人物之马峙英、李青

2025-03-01   来源:大美陕西网

近日,2021年(第十八届)河北十大新闻、年度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启动,“双十”候选新闻人物名单公布,其中,《勇攀更高峰的科技领军者——马峙英、李青》上榜。

马峙英,1958年10月出生于新乐市西五楼村,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河北省棉花育种首席专家、“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北课题首席专家。多年来,他主持完成了20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在棉花育种理论技术和新品种选育、粮棉节水丰产高效技术体系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成果。

李青,1965年3月生,东旭集团总裁兼总工程师。平板显示玻璃技术和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硅酸盐学会电子玻璃分会理事长。专注我国新型光电显示材料和装备自主研发及生产、技术与工程管理等工作,为我国显示行业安全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0年,李青牵头在郑州建成我国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G5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制造出了高均匀、超净面、强理化性能的玻璃基板,突破了技术壁垒,打破了国际垄断,结束了我国液晶玻璃基板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

2012年5月20日,在四川绵阳主持建成我国首条高强超薄浮法铝硅酸盐屏幕保护玻璃(盖板玻璃)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际垄断,实现了我国显示用盖板玻璃零的突破,结束了我国盖板玻璃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

随后,在绵阳、安阳、焦作等地建成浮法盖板玻璃生产线4条,保障了我国信息产业健康、安全发展。

2017年6月30日,在安徽芜湖建成我国首条低温多晶硅LTPS玻璃基板生产线,为高分辨率、低功耗、高亮度、高响应速度显示器提供国产核心材料,实现了我国显示产业链自主可控。

2020年6月,在安徽芜湖建成我国首条柔性OLED载板玻璃生产线,为OLED柔性显示器制程实现了材料国产化替代,保障了我国显示产业链安全。

2018年12月,在河北石家庄建成平板显示玻璃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为我国显示玻璃与装备不断迭代升级奠定了技术保障。2023年8月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24年7月荣获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24年9月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世纪90年代初,被称为棉花“癌症”的黄萎病在全国几个主要产棉区流行,河北省80%的棉田受到病害威胁。

“就像人体血管内部出现了疾病,这时候你在皮肤上抹点药,是治不好病的。”马峙英说,棉花一旦发生黄萎病,挂满棉桃的叶子会变黄脱落甚至枯死。他把棉花抗病育种作为主要研究方向。

当时,要攻克这一难题,绝非易事。马峙英带领棉花抗病育种团队,进行抗黄萎病育种基础研究与新品种选育攻关,誓把抗病品种培育出来。

他们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多个棉区的病田考察取样,走访并请教专家,细化研究方案,几乎把自己“种”在了棉田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20余年来,马峙英团队搞清了棉花品种抗病反应类型和抗性遗传方式,构建了抗病育种的核心种质,创新了黄萎病抗性鉴定和选择技术。

他们培育的农大601棉花新品种实现了枯、黄萎病“双抗”新突破,入选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重大转化成果,是2015年全国推广面积十大品种,2017年位居全国大田作物授权品种面积前十排行榜。

编辑 / 辛文     版权与免责声明  

大美陕西网

Copyright © 大美陕西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号
陕ICP备2023006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