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吴青训班在共青团改造中的地位和作用

2021-06-04  来源:《大美智库》  作 者:姚德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创办了一所驰名中外、培养青年干部的政治军事学校。该校草创时期的校名为“战时青年短期训练班”,易地后,也曾先后被称为“战时青年训练班”“安吴战时青年训练班”和“中国青年干部训练班”。因其在安吴堡办学时间最长,影响也最大,所以最后统称其为“安吴青训班”。

在中共党史上,安吴青训班被誉为“抗日革命青年的熔炉,中国青运史上的丰碑”。“青训班”虽在名义上被称为“班”,但实质上是与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和鲁迅艺术学院齐名的抗日速成学校。从其发展过程看,青训班与中国人民大学、延安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都有一定的渊源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认为它是这四所学校的前身。

众所周知,青年团史是青运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安吴青训班的发展史也应是青运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共青团改造的历史背景和结果

共青团改造是团史上一段极其特殊的历史。要研究安吴青训班与青年团的关系,就有必要了解共青团改造这段历史。

1. 共青团改造的的历史背景。共青团改造始于1935年11月,而不是1936年11月,它是在以下几个背景事件下展开的:

第一,共产国际七大。1935年7月25日—8月20日,共产国际在莫斯科举行第七次代表大会。大会成功地实现了共产国际革命战略的转变并作出了“不再干涉各国共产党内部组织事宜”的决定,使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走上了基本健康发展的道路。第二,八一宣言。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共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并在10月1日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报》上正式发表,即“八一宣言”。《八一宣言》响亮地提出“抗日救国”的口号,并进一步提出建立“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组织“全国统一的抗日联军”等号召。第三,少共国际六大。1935年9月25日—10月11日,少共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大会通过了《关于青年统 一战线任务的决议》,提出必须改变青年团的性质。第四,《中共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的发布。1935年11月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这一指导性文件的发布,拉开了共青团改造的序幕。

2. 共青团改造的结果。共青团改造阶段,前后长达11年。期间,共青团及其组织形式虽然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因改造而出现的一系列革命青年团体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一二·九”运动后,首先在平津一带产生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这是共青团改造开始后产生的第一个革命青年团体,也是五四运动以来继共青团之后建立的第二个革命青年团体。

1937年4月,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青年团改造后,成立了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简称“西青救”)。同年10月,西北青救会在陕西泾阳县云阳镇斗口于村创办了战时青年训练班,大批招收抗日青年,加以短期训练,分配到各地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西青救第二次代表大会以后,各地相继成立了青年救国会。青年救国会在参军、生产、支援前线、减租、识字班等工作中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1937年11月,曾经参加“一二·九”运动的武汉青年,建立了另一个青年组织—青年救国团。随后,徐州、宜昌、沙市以及河南、江西一带也建立了救国团组织。救国团团员,分别参加游击战争和武装斗争。

1940年以后,晋察冀、山东、晋东南等根据地的青年救国会成立了青年抗日武装团体—青年抗日先锋队,有力地配合了军队的武装抗日。

1945年,在国民党统治区成立了一个以新民主主义为政治纲领的先进青年的地下组织——民主青年同盟。盟员的成分主要是学生及一部分职业青年。

日本投降后不久,内蒙古的先进青年成立了一个内蒙古青年联盟,后又改名为人民革命青年团,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个组织从先进的知识青年发展到工场(厂)、部队、农村、草地等劳动青年中,对内蒙古的反动分子作了英勇坚决的斗争。

1946年8月,哈尔滨成立了一个群众性的进步青年组织—东北民主青年联盟,随后并发展到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北安、海拉尔等北满各城市。

1947 年“五·二〇”运动以后,在平津学校里也成立了几个先进青年组织,如民主青年联盟。在相关运动中,民青、民联起到了核心作用。

二、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与安吴青训班 

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青年抗日救亡团体之一,它是共青团改造的产物。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为了进一步团结全国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北青年救国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37年4月12日在延安胜利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青年救国联合会组织简章(草案)》,决定建立“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作为全国青年救国会成立前现有各地青年救国团体的最高领导机关,大会选举冯文彬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主任,王盛荣、黄华先后担任该会组织部长,胡乔木、刘光先后任宣传部长。该会积极联系和鼓动全国青年参加抗日救亡斗争,于1937 年9月间迁到了泾阳县云阳镇,并于1937年10月在泾阳县辖内创办了“战时青年短期训练班”,先后易地云阳镇和安吴堡。在泾阳前后两年半的时间里,青训班成功举办了各类培训班14期,组建了127个连队,培养青年干部多达12000余名,分别输送到延安、前线、敌后抗日根据地、国民党友军、爱国抗日团体以及各地青年的家乡,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斗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积蓄了后备力量。该校于1940年5月撤至延安之后,以其为基础,创办了“泽东青年干部学校”。

三、安吴青训班在共青团改造中的地位和作用 

安吴青训班是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是统一战线的产物,更是共青团改造和特殊历史阶段的产物。安吴青训班属于青年运动的历史范畴,它与青年团的关系,直接或间接地与青年运动交错而表现出来。就共青团改造而言,安吴青训班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集中地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安吴青训班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少共国际“关于建立青年统一战线”的中国承担者。少共国际六大《青年统一战线任务的决议》中要求:“各国、各地区和各城市青年团的组织形式不要求统一,而应符合青年运动的具体条件和特殊任务”,安吴青训班正是中共中央落实少共国际六大会议精神,并结合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之一。

2. 安吴青训班是抗战期间青年救国会落实中共中央“关于青年工作”重要决定的实践者。1935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改造共青团,建立非党的群众性的组织。1938年5月,党中央在延安成立了“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以指导全国青年运动,由陈云、冯文彬、李昌、胡乔木、宋一平、刘光、高朗山等人组成七人组,陈云任书记。1939年7月7日在“通讯第六号”的《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给少共国际的信》中,谈及干部与青训班时,提出“安吴青训班改为中国青年干部训练班,时间延长到一年以上,课程中心为青年运动,质量提高”。可以看出,安吴青训班积极地实践着《决定》。

3. 安吴青训班是共青团改造结果中的成功典范。共青团改造时期,虽然共青团这个名称暂时被取消,但它并不意味共青团历史的中断,而是共青团的组织形式在新形势下发生了演变并发展。共青团改造以后,青救会担负起了共青团的历史使命。青救会仍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担负着“为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而奋斗”的总任务,担负着团结教育青年的基本任务和争取青年切身利益的特殊任务。共青团改造为青救会,意味着它把自己在中国革命运动中的地位作用不折不扣地移交给了青救会。因此,我们不能只看青救会没带“团”字,而要看的是它在中国革命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它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青年的关系。实际上,在共青团改造时期,青救会办了不止一个青年训练班。安吴青训班则是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所办训练班最为成功的一个,属于共青团改造成功的典范。

4. 安吴青训班是抗战时期党和军队主要领导对共青团工作的首肯者。1939 年6月10日,毛主席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针对“干部教育”总结我党1938和1939两年的办学情况,“在中央直接领导下建立了十七所学校”,其中就包括青训班,肯定了“学生多的万余人,少的几百人几十人,几千个干部从事教育工作,教育出来的及尚未出来的学生三万以上,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足以说明,青训班培养出的青年干部占到“三万以上”的三分之一还要多。1939年10月5日,毛主席结合青训班与其他各校所不同的“艰苦-活泼有朝气”的特点,给安吴青训班二周年纪念题词:带着新鲜血液与朝气加入革命队伍的青年们,无论他们是共产党员或非党员,都是可宝贵的,没有他们,革命队伍就不能发展,革命就不能胜利。但青年同志的自然的缺点是缺乏经验,而革命经验是必要亲身参加革命斗争,最下层工作做起,切实的不带一点虚伪的经过若干年之后,经验就属于没有经验的人们了!朱德总司令是安吴青训班的名誉主任,他给安吴青训班的题词是“学好本领上前线”。这个题词,刻在安吴堡的城墙上,鼓励学员学好本领,随时准备上战场杀敌。

5. 安吴青训班集结着当时中国最优秀的青救工作领导者,它是抗战初期中国青年运动的核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冯文彬、胡乔木、黄华、刘光和李昌,都是著名的青年领袖人物,他们与中国青年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青训班时期,冯文彬曾任中央青委委员、西青救主任、安吴青训班党团(党组)成员、安吴青训班班主任,还在青训班直接兼任授课老师;胡乔木时任中央青委委员、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宣传部长和中华青年救国团体联合办事处宣传部长、安吴青训班党团(党组)成员、青训班副主任,并兼任《中国青年》主编和青训班授课老师;黄华同志时任西青救组织部长,曾参与安吴青训班的创建工作,并且常驻安吴堡指导工作;刘光同志曾任中央青委委员和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常委兼宣传部副部长,他主编《青年战线》,并在安吴青训班兼任授课老师,主讲《论青年与青年运动》。李昌曾任中央青委委员兼民先队总队长,也曾会聚安吴堡。如果说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担负着青年团改造时期“团中央”的职能,那么,安吴青训班就是抗战初期全国青年运动的核心。

6. 中共陕西省委、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及诸多青年领袖是安吴青训班的坚定支持者。创办初期,中共陕西省委在寻找校址、与国民党陕西省党部谈判以及给青训班选派工作人员等方面均能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办班期间,陕西省委书记贾拓夫同志还抽空给青训班学员讲课;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林伯渠同志经常陪同国内民主人士和国际友人到安吴青训班视察,并且亲自为学员做报告;西安八办同时也在积极接纳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进步青年,经过审查后,安全输送青年到安吴青训班接受训练。

综上,安吴青训班不但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团校,而且是一所比团校概念范围更为广泛的学校,它是给根据地延安输送青年干部的中转站,是抗日革命青年的熔炉和中国青运史上的丰碑,并在创办过程中凝练出了“追求光明的革命理想,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勤学苦练的坚定意志,团结活泼的严谨学风,艰苦朴素的高尚品质”的安吴精神,其班史也在青年团改造史、团史和党史中都留下浓重的一笔,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作者系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职员)

编辑:AMY
大美陕西网
微信二维码官方
微信号
二维码
联系客服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