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学典——记当代名医、书画艺术家刘学典

2021-05-30   来源:大美陕西网 作者:赵晓舟

559871969.jpg

应朋友之邀,为当代名医、书画艺术家刘学典先生写一篇稿子,盛情之下的确有点勉为其难。古人云:“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自己虽然算不上明智之人,但也自知才疏学浅、寡闻少见,加之年过半辈,无意攀龙附凤,故而迟迟没有动笔。

纵观时下社会,所谓大“家”者多如牛毛,真伪难辨,为活人树碑立传,必有风险,稍有不慎,不仅出力不讨好,而且惹下一身骚。为此,我反侧自安,久而久之,就把这档子事给遗忘了。

有时候,命运就是这么神奇,原本毫无相干的人,却因为一次机缘巧合就被牵在了一起,与学典先生结缘就是如此。仲春的一天下午,我陪友人外出寻诊,不经意间被其带进了位于西安市文艺路的学典工作室。这是一间坐东朝西,前后通透的大平层,一进房,就被室内浓浓的书卷之气所感染。环顾四周,墙面上挂满了笔墨丹青,但见一张微黄的素绢平铺在案,旁边放着一方端砚和一支搭在笔搁上的大羊毫。房间空处摆放着竹子、吊兰、红掌、金钱树等花卉,博古架上错落有致的点缀着一些古董玩物和艺术品,在柔和的灯光衬托下,室内窗明几净,古朴典雅,令人不由不对这位素昧平生的主人肃然起敬。

1384958520.jpg

陶醉在被艺术感染的氛围里,我竟不知主人何时已恭候在侧,匆忙中,我略带歉意与之互致问候,双方对视的刹那间,我稍加留神,发现这位曾经在民间悬壶济世普度众生的名医,浑身上下都散发着艺术家的风韵。他身姿丰盈,体态雍容,精神饱满,脸带笑容,身着对襟衫,头戴绒织红色八角帽,脸上挂着一副眼镜,眉宇之间透着一股儒雅之气。从端茶倒水,到嘘寒问暖,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瞬间拉近了宾主交流距离,当即给人留下了和蔼可亲的印象。这让我暗自感叹:“提琴虽老,仍可奏出好曲子”。

生活中,比起“顺其自然”我更喜欢“水到渠成”,与人交往亦是如此。再次见到刘学典先生,已是月余后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主办的《美报》作者座谈会上。那天,春和景明,丽日当空,来自不同行业的书画艺术家30余人齐聚美术出版社学习交流、切磋技艺,我作为会议主持人,在聆听了学典先生发言后,浏览了他以往的书画作品,翻阅了有关他的善举报道,当即萌发了不吐不快之感。

刘学典先生1949年出生于医学世家,九十年代初,他以自己平生之所长,在西安成立了一家集医疗、科研、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作为院长,他自幼秉承家学,后又兼攻西医,在临床理论和实践中独辟蹊径,探索出一套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和独特方案,解除了无数患者的疾病痛苦,因此获得了“中华爱国之星”称号。工作之余,他酷爱书法,擅长绘画,博采众长,勤学苦练,匠心独运,自成一体,其作品曾入围中国文化进万家会报“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国优秀书画作品展”大型栏目,被誉为“中华骄傲人民艺术家”,是当代难得的横跨杏林与丹青两大领域的全能型名家。平时他乐善好施,为人豁达,多年来先后捐资兴建了三所希望小学,资助了多名贫困学生上完高中,累计为患者和灾区免费赠药二十余万元。如今的刘学典早已年过花甲,但古稀之年的他,在生活中丝毫没有倦怠之意。茶余饭后,他除了怡情于笔墨丹青,钟爱于摄影抖音外,仍乐此不疲治病救人。他说:“人生本来就是要奋斗的,只要生命还存在,奋斗就不能停止”。

1918686112.jpg

刘学典,人如其名。他饱学医学经典,中西结合,独创医案,享誉杏林;他博学多才,精研书画,作品构思精哲,笔法精达,赋彩朴丽,含蓄典雅。他认为当医生是自己一生的事业,学书画则是自己毕生的乐趣。晚年的他,开心时用彩笔画下自己的喜悦;不开心时用颜料涂鸦自己的不悦。在他的生存哲学里,人不仅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还要有一个高尚的灵魂。红尘世界,多为势利朋,少有岁寒操。而学典先生却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标杆,那就是用美德书写仁道,用书画点亮情操,用慈善弘扬爱心。

“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作为凡夫俗子,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像学典先生一样向上向善,但可以倡导人们弃恶扬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就像一粒小小的尘埃,在风雨中飘渺,在阳光下微笑,在春夏秋冬的轮回里,品尝酸甜苦辣的滋味,用喜怒哀乐的表情,表达聚散离合的悲喜,虽有几分无奈,但也留下了几分执着,在岁月的长河里起起落落,在曲曲折折的千回百转里,沉淀着自我,也升华着自我。这一切都昭示了一个道理:无论生活怎样不堪,你都有选择生存的权利。即使全世界遗弃了你,你也不能放弃你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做一个简单人。淡然了就舒心,简单了就快乐。生命薄如蝉翼,存在就该满足。这也许就是学典先生的生存真谛。对此,我由衷地向他学习。


编辑 / AMY     版权与免责声明  

大美陕西网

Copyright © 大美陕西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号
陕ICP备2023006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