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时期的“工合”运动

2021-04-20  来源:大美陕西网  作 者:张全省

图片2.jpg

1938年8月5日随着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在汉口的建立,一场以争取国际援助为重要途径,以创办工业、手工业合作社为主要形式,以“适应抗战建国,发展合作事业增加生产,树立工业基础,促进民生主义之实现为宗旨”,组织失业工人、流亡难民、伤残军人和抗战军属开展生产自救,支援中国长期抗战为主要内容的工业合作社运动即“工合”运动,在国际友人新西兰人路易.艾黎的倡导和推动下,在国统区和解放区迅速发展起来。而“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第一个地区办事处一一西北办事处则是由中国工合总会派遣的卢广绵与“工合”指导员、上海技工孙夏威首先在原宝鸡县城西门里路南,今中山西路正式建立。随后由7个铁匠集资140元、“工合”帮助提供贷款1200元作为资本,在卢广绵支持推动下组成的中国“工合”第一个工业合作社“天星大华手工铁器社”也在宝鸡建立起来。工合西北办事处及被英国人乔治·何克称作“宝鸡的奇迹”的铁匠合作社的建立,标志着这场酝酿于上海,形成于武汉、首先在宝鸡启动,而后在全国多地开展的经济救亡运动正式发展起来。“工合”建立发展过程中,始终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指导帮助,“工合”运动的发展对抗日战争的坚持及最终取得胜利,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图片3.jpg

首先,中国共产党人热情指导、积极支持保证了“工合”运动沿着正确方向迅速发展取得巨大业绩。一是中国共产党积极支持“工合”事业帮助其制定发展政策。中国共产党人对“工合”运动发展,从一开始就表现出积极的态度。1937年11月,当“工合”倡导者路易.艾黎和埃得加.斯诺把起草好的“工合”发展计划送到当时抗日中心汉口时,立即得到周恩来、博古的支持。“工合”刚刚开始,困难重重,周恩来总是尽力帮助,鼓励艾黎克服困难,将“工合”工作进行下去。博古也主动看望艾黎,和他研究有关问题,帮助制定政策,并向艾黎明确提出,“工合”的主要任务,必须是发展生产,促使蒋介石抗战,不要让他投降。尽可能多地争取美国及其他国家的支持。在“工合”的推进方面,应先国统区而后待条件成熟再向解放区拓展。1938年8月下旬,“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在汉口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人林伯渠、董必武、邓颖超欣然受聘担“工合”理事会理事。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全力支持,热心指导帮助,保证了“工合”运动发展的正确方向,使“工合”运动不仅在国统区而且在解放区迅速发展起来。二是中国共产党人注意加强对“工合”运动的指导和基层工作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人对“工合”运动的热忱支持和主张发动群众开展全面全民族抗战的态度,使艾黎进一步密切和共产党人的关系。1939年至1941年为拓展“工合”工作,艾黎两次前往延安,当他向毛泽东汇报“工合”发展情况时,毛泽东给予充分肯定和热情鼓励。艾黎接受中国共产党人的建议,从延安回到凤县双石铺后,创办了培黎工艺学校,为“工合”事业发展,也为新中国培养人才。为进一步推进“工合”运动发展,支援长期抗战,1940年初毛泽东特意从延安派刘鼎、陈康伯、黎雪、赵一峰同志到宝鸡和双石铺,帮助艾黎研究“工合”工作发展计划,使西北“工合”工作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943年至1944年周恩来、邓颖超从重庆往返延安、西安途中,两次路过凤县双石铺,住在“工合”招待所,又和艾黎促膝交谈“工合”工作,并给与具体指导。抗战后期,国民党反动派经常破坏各地“工合”工作,尤其是西北办事处有18个工合妇女干部被捕,艾黎也受到特务监视,被定为亲共危险分子,处境极为艰难,艾黎感到“不可能再在秦岭的双石铺工作下去了”,便征求周恩来的意见。1944年秋经周恩来同意,艾黎将培黎工艺学校迁到甘肃山丹县,使“工合”的这个人才摇篮保存了下来。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还注重加强对“工合”基层组织工作的领导。在“工合”的东南、西南、西北及浙皖、晋豫区办事处及事务所,大量的共产党员在其中工作活动。尤其在“工合”西北办事处,1938年9 月,“工合”刚刚起步,中共陕西省委就派地下党员郑长家到宝鸡事务所担任主任,地下党员柳文到事务所做妇女工作。在对群众的抗日宣传,对社员的教育,妇女教育、过境伤兵的救护,组织社员努力生产,支援前线及同国民党顽固派斗争过程中,共产党员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工合”运动不仅在极艰苦的条件下开展起来,而且冲破国民党的种种压迫,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重要成果。以工合西北办事处为例,1938年8月成立时,主任和同事加在一起也就三四个人,但到1940年就建立起宝鸡、西安、双石铺、汉中、镇安、凤翔、延安等事务所17个,造纸、铁器、机械、铸造、纺纱、制鞋等各种工业合作社557个。抗日战争后期,更发展到拥有2000多个工业合作社,安置失业工人20多万人。其他各地工合也迅速发展,1942年6月全国各地工业合作社的月产值达2400万元。各种工业合作社不仅能生产一般的民用产品,而且还能生产手枪、步枪、手榴弹等军用产品。中国“工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合作运动的先驱”。

图片4.jpg

其次,“工合”运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斗争给予了有力的支援。国统区的“工合”组织尽力为八路军生产和提供物品。1939年,宋庆龄曾委托西北工合承制10万件棉衣,当时工合宝鸡、西安的纺织及服装工人以满腔的抗日热情,提出“缝万件棉衣,换取敌人万颗头颅”的口号,克服重重困难,迅速赶制出来,打包送到西安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解决了八路军的当务之急。 “工合”总会还根据需要,对原有的办事处进行调整,1939年初,西北工合在延安设立了解放区的第一个事务所,短短几个月时间,延安就建立起15 个工业合作社。工合总会还新设晋豫区、浙皖区办事处,以便更好推进解放区“工合”事业。“工合”还根据需要将一些生产军需物资的合作社迁到解放区。1939年艾黎到延安,得知晋西北贺龙八路军部队缺乏制造手榴弹的铁料,立即设法把晋东南的一个冶铁合作社迁到那里,帮助八路军制造手榴弹等军品。对在华中的新四军,“工合”同样给予极大帮助。1939年10月,“工合”在新四军根据地中心泾县茂林镇办起泾太事务所,在茂林地区,先后办起了造纸、制鞋、缝纫、烧碱、竹器所等十几个合作社,生产的产品主要供给抗新四军,从而打破了敌人的封锁。“工合”还冲破国民党的阻扰,利用设在香港的“工合”国际委员会,积极筹措并向延安和解放区转送了大量国际援款和医疗器械、药品等物资。对于“工合”为中国共产党及其敌后抗日斗争的重要贡献,毛泽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在华北游击区和西北接近战区的地区组织建立这种工业合作社,对我们的斗争贡献之大,将是不可估量的”。新四军军长叶挺曾专门写信感谢“工合”在皖南组织合作社,发展生产,救济难民,对新四军的巨大支援。这充分说明了“工合”运动在解放区的开展,对中国共产党坚持敌后长期抗战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图片7.jpg

再次,“工合”发展的历史就是与中国共产党互相合作、互相推动、互相支持的历史。“工合”运动是中国人民争取和利用国际援助,发展生产和自救,坚持长期抗战,夺取抗日胜利的重要方面军。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之际,我们回顾中国共产党与“工合”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历史,缅怀“工合”在抗战时期创造的辉煌业绩,我们应该发扬“工合”战士倡导的“团结起来一起干,拼命干”的精神,以昂扬奋进的姿态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撸袖实干,砥砺前行,谱写新时代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系宝鸡文理学院教授,陕西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宝鸡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研究员)

编辑:AMY
大美陕西网
微信二维码官方
微信号
二维码
联系客服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