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塞上明珠——今日榆林

2020-12-05   来源:大美陕西网 作者:高健 朗诵/徐显亮

14年前因工作关系,我到过榆林。今日还是因为工作,我再次踏上这片神奇美丽富饶的土地,当时我在该市小住过,目睹了那时的榆林市区,到过边陲重镇神木,陕西最北边的府谷,那里是黄河流经的地方,府谷隔母亲河黄河和山西相望,回想当时的记忆,神木、府谷两县的大煤田神府煤田,是那样的震撼,它与俄罗斯的顿巴斯煤田……等并称世界七大煤田,是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重大发现。

那时煤田开发的时间不长,但在我记忆里,多少年过去了,依然挥之不去,人站在府谷县城,遥望着飞驰的列车,一列、一列的……不停息的将原煤拉向远方。再看繁忙的公路运输,所看到的全是大拖车,密密麻麻就像蚂蚁搬家一样,一辆接着一辆缓慢行驶,公路两傍散落的煤带厚厚的甚是可惜,不知在一天中要运出去多少原煤……一列列运煤的专列和公路上大拖车运煤的场景,那恢弘壮观的场面至今还深深的印在我记忆里。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我总想写一点什么,告知我身边的朋友们一点什么信息,始终未曾忘记。就当时而言,站在古老的黄土地上,似泰山压顶雄浑而壮美,气势恢弘的黄土高坡,万千沟壑的黄土层,一山连着一山是那样广袤无垠,遥望高原看苍茫大地,望着滚滚东流的黄河水,再看远方不由得你不所思所想,在我眼中所看到的是荒芜凄凉,我当时想,这么大好的河山怎没我值得惬意的地方呢?

但是、我眼中的明珠,今日榆林。它换发了无限的生机,让人惬意又惬意,如今城市的街道变宽了、灯光闪烁了、原来低矮的房屋、顿觉变成了万千高楼大厦,看到可喜的变迁,无不折射出祖国的变化,喝!生态变了,沙漠变绿了,人的心绪也变了……

在惬意氛围的感召下,聆听那激情高亢的信天游,无不激荡着纯朴伟岸的气息,想到的是米脂的姑娘、绥德的汉,这片孕育民歌和滋润爱情的土地,就像史诗。

它既有阳春白雪的清音,又有下里巴人的通俗而浑然一体,那恬静的美感,是那样的让人愉悦,是那样的让人欢畅,当时我大脑里瞬间一闪,想到了宋•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那种韵味、那种回味、时难忘记。

忆当时,不由得想到初次和领导踏入这片土地时,所接触的歌唱艺术家演唱的陕北名歌,那美、那甜、那韵、那味、那种原生态的声音怎能忘记?那悠扬的声音,谁能与之媲美,给人的感觉只能说美美美……

此时的我脑海中立即浮现出,范仲淹在陕北戍边时所写的一首边塞词“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思古看今、大好的河山,壮美的景色,不由得不把它歌唱。

我眼中的塞上明珠,今日榆林。资源优势突出,是21世纪中国的能源接续地,是正在建设的国家能源化工基地,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煤东运的重要源头。

明珠榆林,它历经沧桑,穿越了历史的的星空,它把无数传奇演绎。古老而美丽的土地,滚滚东流的黄河,蜿蜒西去的长城,人文景观处处在眼帘中再现。看,石卯遗址里,新时期的文明曙光在闪烁,听,杨家将的战鼓雷雷在敲响,神奇的土地上风流人物历代涌现,浑厚的民风民俗精彩纷呈,榆林人演绎了旷达沉稳的人生乐章,恬静的窑洞小院.....让畅游的客人流连忘返。

为了新中国,60多年前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榆林市8个县30多个村庄战斗生活一年多。这片神奇的土地,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涌现了无数仁人志士,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革命战争年代,有两万多榆林儿女为中国革命英勇献身。著名的《小河会议》,中国革命是从这里走向胜利,新中国的曙光是从这里冉冉升起。

神奇富饶土地。今天,再造了时代的传奇,在广袤的大地上又一次敞开了自己炽热的胸膛,毫无保留地把地下积淀了亿万年的丰富宝藏奉献给社会;而它地上资源同样富有如:白色的白绒山羊,红色的黄河滩枣,黄色的沙壤土豆,黑色荞麦、黑豆等等……它五色齐备,五彩斑斓。

今日榆林。它是中国著名的音乐歌舞之乡,它是陕北民歌信天游的重要发源地,民间音乐活化石榆林小曲唯一的存留地。它是陕北民间艺术之乡。大秧歌、信天游、绥德石狮、三边剪纸等以其浓郁的黄土风情和丰厚浑朴的生活底蕴,享誉海内外,誉满天下。

我眼中的塞上明珠,今日榆林。今日故地重游,以感慨这里是地覆天翻,天翻地覆,我不由得不把它歌唱,今日的榆林啊!您让人怎能不为您给力,怎能为您不讴歌,我要赞美您、我要再次歌唱您,大美榆林您不愧为塞上高原明珠,您不愧称之为富庶之乡,愿这片古老、神奇、广袤、富庶的大地,再次演绎新时代的传奇。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AMY     版权与免责声明  

大美陕西网

Copyright © 大美陕西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号
陕ICP备2023006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