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泽琳:弘扬书法艺术 传承中华文明

2020-05-28   来源:大美陕西网 作者:许泽琳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传承离不开文字,文字对人类文明的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书法则使文字这种工具化的存在成为高水平艺术,使之不单纯具有实用性,而且具有艺术性、文化性。

清末著名学者梁启超认为:中国写字有特别的工具,就成为特别的艺术。中国书法的美是线的美、力的美、光的美和表现个性的美。他说:“美术一种要素是发挥个性,而发挥个性,最真确的莫如写字。如果说能够表现个性就是最高的美术,那么各种美术,以写字为最高。”这虽为一家之言,但深刻揭示了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崇高地位。正因为如此,书法才能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独特瑰宝。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荟萃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其发展历程中,不仅因其独特的雄浑之美使迁客骚人为之醉心,也因其秀逸之美而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普遍重视。

书法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中国人而言,书法教学不仅仅是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训练和书法艺术欣赏,更是一种文化濡染、精神陶冶。书法教育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了孩子们的心灵。正如北大教授朱天曙在《中国书法史》所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精神符号”。以书法教育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他们从传统中发现美、体验美、传播美、创造美,使个人的审美情趣得到极大的提升、个人修养得到加强,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意义深远。

我自幼习字,多方拜师,集众家之所长,融百家之所思,在书法学习上略有心得,在书法创作上小有收获,在书法教学上稍有见地。迄今为止,先后荣获各类书法比赛十余项。2016年在北京参加全国书法资质考试获得书法三级(高级书法师);2017年分别参加了北师大及陕西省举办的书法骨干教师培训。在此前后,曾受到十余位著名书法家的指点,参加了北师大倪文东教授、西安交大钟明善教授、长安大学杜中信教授等书法课程学习。自己担任书法助教以来,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在现代社会中学习书法的意义与价值?书法教学教什么、怎么教?

书法,简而言之,是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书法教学,是在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过程中,通过理论传授、书法实操、技法指导等方面帮助学生提高书法水平,提升个人修养,从而弘扬民族文化。由写字教学与书法教育的关系来看,写字包含书法,书法包含写字。我们通常将写字与书法教学统称为书法教育,二者相互区别也相互联系。写字重实用,书法重艺术。两者之间的联系在于日常书写质量的提高,有助于精进至法度与艺术之境,而书法修习也必然促进日常实用书写之提升。我个人认为:

书法是写字,但写字不一定是书法。书法之难除了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的变化之外,更需要深厚的文化基础作铺垫才能提升作品本身的文化品味,只是写字匠出来的字是乏味的。苏轼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林散之说:“光写字不读书,写出的字缺少书卷气。”这就是说要提高书法作品的品味,增加书法作品的内涵,练好字外功是提高书法水平的根本保证。而字外功,不是短期可以速成的,需要长年累月的磨练。

学“今人”不如临“古帖”,“与古为徒”是正道。关于学习“今人”还是学习“古人”的问题,古今书论家有过明确的论述。康有为说:“学书必须摹仿,不得古人形质,无自得性情也。”启功先生的观点更明确:“作书勿学时人,尤勿看所学之人执笔挥洒。”时下一些书法老师教学时,放着古代优秀碑帖的范字不用,而是以自己书写的字形做范例,这是十分有害的。不让学生学习古代优秀经典作品,而学自己喜好,会误导书法学习方向。

书法学习根本在“法”,关键在“悟”,成效在“练”。前人对书法学习总结了不少有效的方法,比如执笔的方法,字的结体及相互照应,墨的浓淡干湿,作品的整体布局等等,已经历朝历代的广泛认可,非常值得借鉴。但对于今天的书法教学而言,我认为主要是教给对方书写的方法,学书者只要掌握了书写法则,至于选择颜欧柳赵、真草隶篆哪一种,那要视其本人审美、兴趣而定。只要方法得当、悟性聪灵、选帖合己,坚持勤学苦练,一定有所收获。

纵观古今,中国人崇尚书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所谓的书以载道,书法能传达汉文化特有的人文价值观,以此张显能者的贤德、同时又可借书写的过程以宣泄读书人的思想,抒发文人的内在情怀。“夫书者,怀抱也,欲书必先散其怀抱”,这就是中国文化所谓的韵味吧。

时下令我疑惑之处在于,让“书法进校园”、“进课堂”的是什么样的书法?有些常年在一线从事教学的老师曾撰文质问:是以往与中小学语文课结合在一起的“习字”,还是现今那些书法家们搞的“书法艺术”,抑或是以习字为基础、以书法艺术为提高?习字课本来就有,现在提出“书法进课堂”,是否意味着习字不算书法?书法艺术固然有价值,大学生学学无妨,中小学生学了会不会影响文字书写的规范性要求?习字是实用,讲求规范,而书法艺术则追求个性与自由表现,二者怎么结合在一起?怎样做才算是书法进了校园、进了课堂?是请一些书法家到校园里、在课堂上讲讲书法常识、做做创作示范,还是给足课时提高对习字的重视程度,抑或把书法也列入学生的必考科目?书法家来一趟学校终究还是要走,学校开书法课是由语文老师教还是由专职的书法老师教,专职书法教师从何而来?书法课不考试,大家不会重视;书法课一旦列入考试科目,是否又会变成应试教育?等等。

在以往的书法教育中,识文断字与汉字书写同步进行,识字过程必然伴随着描红临帖的书写过程。这不是偶然的,因为书写本身不仅可以先于对音、义的了解,它对于汉字的整体认识与深刻理解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汉字如果离开了书写,不仅枯燥,恐怕也难以掌握。音形义的整体联系,也只有在书写中才能日渐准确地把握。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汉字的书写是国民文化素养的开始,也是承续民族优秀文化的必须。

尽管如此,想写出像样的书体或毛笔字,若不经过一番枯燥无味的训练也很难实现。既是文化的载体,但又与你无论受过多少除书法以外的文化教育无必然关联,这就是书法之妙,书法之奇。难怪一千多年前的王曦之说过:“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一般通灵志士学而不可及也”。可见要驾驭这称作三端之妙(文士之笔尖、武士之剑尖、辩士之舌尖)的书法何其难。毕竟书法艺术不像音乐艺术那样容易领受。音乐往往与国家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需求有关;中国的书法则是伴随着几千年历史的无数次兴衰,经天纬地的推动着历史的发展,所达到的境界是不言而喻的。虽然说两者间审美的艺术原理类似,但音乐属于听觉艺术范畴,书法乃是国家的发展进步所产生的文化视角艺术,这是几千年中国文化的陶染,也是人类精神升华的产物。谨此而已,我依然畅想于书法艺术。

(作者系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教育书法研究会会员、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编辑 / AMY     版权与免责声明  

大美陕西网

Copyright © 大美陕西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号
陕ICP备2023006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