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烟斗诗歌改稿会在西安成功举行
5月16日,我省诗人老烟斗诗歌改稿会在西安成功举行,陕西省作家协会陕西文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子白、诗人尚飞鹏等20位诗友参加,本次改稿会由诗人、文艺评论家李晓恒主持。
本次活动由诗歌网、西安交通大学长安诗学研究中心主办,陕西全务继续教育研究院承办。
陕西全务继续教育研究院招生办主任 张凯致欢迎词。
在改稿会上,诗友们在肯定老烟斗作品的同时,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个人意见。
陕西省作家协会陕西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李子白。
老烟斗是一位卖烟的,两三年间就成了诗人,而且势头生猛。他视野开阔,涉猎广泛,他的诗歌体现了对人类命运的关心和大爱。
诗人 尚飞鹏。
老烟斗开始创作才两年多点,现在看他的一些作品,实在是令人震惊。他是懂道理,讲方法的,像工作中一样沉着,不慌张。诗歌“野性非洲”,让他脱胎换骨,敲开了诗歌的大门,从此真正走进了诗坛。
作家、诗人 董卓武。
老烟斗的诗歌带入感强,作品中用字,用词诗意浓厚。当然,有部分诗歌写的有些直,有些白,影响了诗意的表达。
诗人、书画家、文艺评论家 李晓恒。
老烟斗写诗出道晚,但是出手不凡。他把诗歌打磨揉搓的劲道、厚实,有分量、有质量。
文化艺术报记者部主任 吴汉兴。
诗人、诗歌评论家 长安瘦马。
这是个经历了人生太多历练的诗人,洞悉了人世间太多的世态炎凉,充满着人生的大智慧。从老烟斗的文字里我感觉到了他勃发的诗情,他没有被世俗的喧嚣所熏染,始终保持着淳朴善良的本真。他的诗歌语言充满个性,常从生活中提炼出警世之语,深刻耐读,他完全抛弃了功利写作,随心随性,把诗歌还原于心灵,还原于本真。
诗人、诗歌评论家 叶子。
《野性非洲》无疑是老烟斗作品中最成功与出彩的,也是他极具代表性的诗,写得足够有语言张力,大胸怀,大情怀,大悲悯,关键是写得自然,酣畅,真切,就如诗人自斟自饮:够劲,够味,有后劲,当然这个后劲是留给读者的......
在疫情期间,很惊讶与惊艳于老烟斗井喷式的高品质创作,一首好的作品,就是一颗滚烫,沉重抑或忧思的心,区别于嚣尘上的网络诗歌,诗人始终用一双敏锐,澄澈的心灵打量生活与周遭,近花甲之年执笔,以诗煮酒,以诗立命,在短短两年多时间作品成色着实令人由生敬意,他是一位逆行者,也是一位真正的诗歌勇士。
出类拔萃的诗,不仅要有结构,有思想,有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力度,这一点他做到了。他的诗有自己的个人色彩,我简约分为以下四种:
第一、题材涵盖面广,贴近生活,语言精炼,直抵诗意,有自己独特的主体感受,与读者的阅读体验很有带入感。
第二、诗的感知力很好,结构张弛有度,意象于他不是技巧,只有自然衔接。“在非洲太阳是低矮的/胡杨是低矮的/秃鹰也是”,整首作品气息很稳,压“低”铺垫的“高处”是“王”,是“羚羊王”,也是思想在跨越的弧度。
第三、关注日常生活体验,注重自我精神与灵魂的“内视”与反思,在《整理多余的老婆》表现的尤为突出,诗人具备从日常琐碎中打捞诗意的灵敏思维触角,诗的最大价值,就是体现在这种精神审美烛照的深度中。
第四、寓理于诗,哲思与禅意并置。在《上华山》,《他没儿子》等作品中可做以管窥豹观。
妙以思理,神与物游,主体向客观的移情,在他的诗里就是一种豪迈,一种硬朗的气质,语境处理的好,也是情感的含蓄与奔突,爱是深沉的,他的诗里诗外都有人间值得,人间烟火味与大爱无疆,我欣赏诗人思维的缜密,逻辑导向的顺从,更加关注诗人直接深入灵魂的文字直抵“生命的明亮与疼痛”,用他自己的话说“做自己的仇人”,或许时间和语言都是他最好的佐证。
诗人 韩琳。
一个幸福的人,抛却了尘世的功名利禄,投入诗的世界。把几世的风霜,孕吐成烟,醉吟成诗,缭绕成风华绝代。他就是老烟斗,一个幸福而美好的人。
青年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楚水昂。
老烟斗的诗歌,虽是现代诗歌的格式,但底子,仍是唐诗宋词的意蕴!或者说,唐诗宋词是其诗歌营养的主要来源!而在意境营造方面,除了有些诗句过于直白,过于写实,稍嫌韵味不足,其在诗歌语言的处理上,还是很有张力的,其对熟悉语境的陌生化处理和陌生语境的熟悉化语言描述,都可见是下了苦功的!
诗人、陕西全务继续教育研究院EBD经理 李超。
诗人 孙小群。
诗人、《新视界》杂志主编 崔彦。
惠宁的诗歌丰富多彩,视野开阔。他笔下的非洲印象:动物、植物、山川、河流、名胜、景点,都写得形象逼真,意象丰盈。去非洲的人很多,能写出这么多诗的人恐怕不多;上前线篇章里又写出对疫情的关切与悲悯情怀,这不是政治诗,而是一种家国情怀。"夜雨″"落日″"春风依旧″等又写出平日独特的感悟。可见惠宁走到哪,写到哪,事事关切,多思多想。这两年是他诗歌创作的井喷期,愿他抓住灵感,并用心打磨,写出更好的诗。
西安交通大学 徐丽华老师。
诗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诗意的生活是幸福的生活。
诗人、西安美院 刘馨潞老师。
很荣幸参加老烟斗的诗歌改稿会,会议让我受益匪浅,也从老烟斗的诗歌与精神中获取了一股不可名状的力量。老烟斗拒绝平庸的晚年,用岁月的积淀和骨子里的才气、勇气把自己对自然、对人类、对社会的思考与诗歌相联接。“一不留神被光阴夺走万种风情的老男人”一不留神华丽转身为长安诗坛万种风情的诗人。老烟斗的非洲系列将魔幻的自然、隐喻的生命体验生成了承载着神秘主义超然维度和生命体内在精神之维的双重维度,这既是诗学的又是哲学的。祝贺老烟斗在这条精神的艺术返乡之路上又进了一大步!
青年诗人 白宝亮。
老烟斗把诗写出来的时间不久,但是我想他关于诗歌的构想应该是一直贯穿于他的生活,工作。他的诗歌直白处洋溢着他对生命的激情和热爱,曲折处包含对生命思考的深刻哲学。
诗人、书画家、《各界》杂志主编 远村(资料图)
诗人远村未能到场,在给老烟斗的评论中写到:老烟斗写诗,前后变化很大。从前几年的盲目,无序,到现在的有效进入,对诗的认识与把握日渐老到,这是许多游离于诗外的诗人所不能及的,所以,我十分看好老烟斗,假以时日,他会成为一个很好的诗人。
诗歌评论家王可田因为工作原因未能参加,他认为,“他(老烟斗)的语言,言说方式,及切入主题的角度,都具有个人性,是独特的,甚至是出人预料的。”
本次活动策划、《诗歌网》主编何超锋介绍说:《诗歌网》、《陕西诗歌》在近十年的发展中,一直以研讨会作为主打,从没有勇气去组织改稿会,这是诗歌网近十年来第一次与作者、评论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一次有益尝试,今后如果有机会,还将组织此类的改稿会。
诗人 老烟斗。
老烟斗原名惠宁,陕西清涧人,在国企工作多年,近年退居二线后开始写诗,先后在《延河》等报刊发表作品。
李子白先生向老烟斗老师赠送书法作品。
参加改稿会的还有陕西全务继续教育研究院招生办主任张凯、EBD经理李超,诗人董卓武、韩琳、叶子、长安瘦马、楚水昂、孙小群、白宝亮,诗人、西安美院刘馨璐老师、西安交通大学徐丽华老师、文化艺术报记者部主任吴汉兴、三秦都市报记者成东丽、陕西农村报记者靳天龙、青年书法家朱婵婵、诗歌网主编何超锋。
青年诗人、陕西农村报记者靳天龙、青年书法家朱婵婵与尚飞鹏老师。
三秦都市报记者成东丽老师(左)。
编辑 / AMY 版权与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