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唯德先生的笔墨丹心

2020-03-01   来源:大美陕西网 作者:校 友

热爱书法不是书法家的专利,任何人都可以。但要用心走进书法艺术殿堂,领悟书法艺术的真谛、感受书法文化的魅力,从传统的书法艺术瑰宝中获得启迪,并惠及他人、造福社会,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情怀。

浏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追寻中国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轨迹,我们清晰地看到,书法作为中国古典艺术的一朵奇葩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博大精深。纵观中国书法史发现,我们的前辈们不断将书法推向艺术高峰,从而逐渐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现代艺术学科,让后人们进行学习研究。在大力提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一批有志于打造书法教育高地的学者、艺术家如雨后春笋,于唯德先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为当代著名书法家和书法教育家,他把平生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研习传统碑帖与创作上,并为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取得了丰硕成果,赢得了学界和同行的高度认可与赞誉。

初识于先生,源于一位书法名家引荐;了解于先生,始于教育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2018寻找最美教师”节目;走近于先生,出于对他本人书法造诣的仰慕。

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学者型书法家

于先生出生在东北,成长在陕西。21岁毕业于西安工业大学并留校工作,后又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获文艺学硕士学位。2017年11月初,他被聘为西安工业大学中国书法学院院长,前后不过30余年。翻阅他的书法作品和书法专著,追寻他的书法教育足迹,你常常会被他深厚的学识、扎实的汉字书写功底所感染。在书法艺海里,无论是书体中的真草隶篆,还是书派中的颜欧柳赵,他都涉猎。面世书作尤以篆书和行书见长。欣赏他的书法作品,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字形正倚交错,大大小小,开开合合,线条粗细变化明显,跌宕有致,朴实无华。他的书作无不散发着书卷之气。既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也蕴涵了道家的虚淡散远、沉静闲适,还往往以一种不求丰富变化,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以求雅正与豪放的意趣。其书法作品、书法专著、书法教学,无不浸润、迸射着一位学者型书法艺术家丰沛的精神之光。

有关“书法家”这一概念的解读有很多,但较为普遍的含义是指具有汉字书写能力,并能将其推至艺术高度的人。简单来说就是以书法为主要创作的艺术家。书法是指写字的艺术,但写字却不一定是书法。人类自从有了文字以后,它就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品类。不仅作为书面语言的符号和载体,而且与画一样,一直被视为一种艺术门类。郭沫若先生认为,中国的文字在殷代便具有艺术风味。甲骨文和金文中有好些作品都相当美观,具有雄浑或挺拔的美。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书画同出一源,书家与画家齐名,彼此不分轩轾。 因此,书法艺术的发展,与祖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文学艺术的发展紧密相连。过去,一般知名的书法家也是学识渊博的文化人。

东汉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在《笔论》中第一句话就说,“书者,散也。”意思是说真正的书法是用来表达内心的。王羲之在《用笔赋》中评张芝的草书“神妙”。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在《文字论》中说“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这与王羲之的观点不谋而合。从古人的认知中可以看出,书法是一门用来表达内心的造型艺术,是一曲无声的旋律,其中的美妙只有领会他的人才能参悟。倘若书写者没文化、没情怀、没品味,草包一个,他写出的书法肯定不会有神采。相反,欣赏者若无基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也会视若无睹。

说于先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学者型书法家,既有其丰富的作品支撑,也有其诸多的殊荣佐证。他的文化研究主要体现在哲学和书法方面,先后出版有《中国书法家蔡襄》《书法精神寻绎》《榜书艺术风致》《唐诗书画写意》《宋词书画写意》《元曲书画写意》专著五部;主编有《书法教程》、《书法鉴赏》、《书法技法教程(6册)》等教材多部,分别荣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还先后荣获陕西省青年新长征突击手称号、陕西省教学名师奖、全国书法教育优秀教师奖。指导学生参加教育部、文化部、中国书协、团省委和省教育厅等主办的各类书法竞赛,荣获各种奖励百余次。

于先生在书法学术领域造诣更高,在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曾荣获“2000年文化部素质教育书画成果奖”“2001年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3年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全国兵工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9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2011年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13年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术论文入选“全国第六届书学理论研讨会”“当代书法创作理论研讨会”“第三届汉字书法教育国际会议”“全国艺术院校长高峰论坛”,荣获教育部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当代书法30年优秀论文奖、陕西省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他的书法作品创作成果非常丰厚。先后分别荣获中国书法艺术最高荣誉——书法兰亭奖教育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入选)”“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 (入选)”“第二届全国隶书展提名奖”“首届全国篆书展提名奖”“全国青年国庆书画展优秀奖”,入选“第三届全国正书展”“首届全国册页书法展”等,作品被中南海、中国国家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等收藏。他是陕西地区在全国少有的著名书法人物之一。

寓书于德是其法书艺术思想的核心

书法作为我国独有的民族文化,荟萃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其发展历程中,不仅因其独特的雄浑之美使迁客骚人为之醉心,也因其秀逸之美而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书法教育改革已成了时代的呐喊和教育的主旋律。要继承和发扬这门古老的艺术,就必须重视书法教育。

于唯德先生1986年参加工作,迄今已经从事书法教学30多年。在书法教学过程中,他获得了诸多荣誉,是目前陕西高校为数不多的书法学专业教学名师和三级教授。现任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秘书长,陕西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陕西省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在于唯德先生带领下,西安工业大学于2003年开设了西部地区第一个书法学本科专业。2017年11月,由陕西省教育厅和西安工业大学共同建设的中国书法学院挂牌成立,于先生被聘为首任中国书法学院院长。2018年教师节,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2018寻找最美教师”评选中,于先生是陕西省唯一获奖者,被授予“特别关注教师”称号。

从事书法教学工作以来,于先生有自己的独特理念,他说:练习书法一定要从中国传统经典中汲取营养,不断进步,穷尽心血和精力才能达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高深造诣。他认为:一个人练书法的同时,还要陶冶个人品德,要耐住寂寞,才能达到真正的高修养……

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他博采众长、锐意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经他研究构建的“一三五”实践教学体系(一条主线——所有的实践教学活动都以培养学生创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线,三个层次——课堂实践教学分为基础、强化和实战三个层次,五大模块——校内外实践教学活动分为基础训练模块、模拟提高模块、观摩演练模块、创新探索模块和毕业创作模块),在书法专业实践教学中得到充分的检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此,他先后两次荣获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2013年荣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于先生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培养。在他的指导下,2018年4月,由教育部主办的第5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上,西安工业大学学生孔令通荣获书法一等奖,这是于先生连续5届指导学生荣获一等奖,他本人也连续5届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2013年6月,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5届全国妇女书法展中,他指导的学生8人入选展览,其中李譞同学荣获优秀奖(最高奖)。2014年5月,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百名大学生书法展中,西安工业大学共有12名学生入选展览,其中3名学生荣获优秀奖(最高奖),在当年参展的80余所高校中入选学生人数名列前茅。

从教以来,他主讲的书法技法课已成为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他带领的教学团队成为陕西省书法教学骨干团队,他负责的书法专业成为陕西省一流专业。他还担任陕西省书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陕西省书法创作基地、陕西省艺术教育示范中心、陕西省大学生书法艺术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负责人。

平时教学过程中,于先生不仅注重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而且十分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他经常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著名艺术家的高尚事迹,比如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忠正品格、宋代书法家苏轼的自然天放、清代书法家傅山的人品修养、齐白石的爱国气节等等。他还经常向学生讲述古人“书如其人”“心正则笔正”“用笔存吾道”“舒我之心”等思想理念,他善于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由此及彼、由表入里,用先进的人物和思想教导学生学习艺术不仅要靠技法本领,更要靠品格、学识、修养和气节。

他的学生说:“于唯德教授对每一位学生都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他专门建有中国书法学院群,了解同学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并给我们提供指导和帮助。”因此而受益的学生不计其数。

事业成功源于对优秀传统文化挚爱

文化是软实力,也是彰显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尺。书法具有历史纵深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自甲骨文始,逐步演变至今,可以说集中华文化之大成。在这条绵延不绝、奔腾不息的文明长河里,灿烂辉煌的文化基因强壮着我们的肌体,浸润着我们的心扉。在世界文明史上,曾经闻名于世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其他三国要么被外族入侵而中断,要么被战火而撕裂,只有中华文化保持了连续性。在文化的传承中,书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一个奇迹,也是我们的文化自信所在。于先生长期坚持传播中国书法文化,曾经多次作为中国经贸文化代表随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举办书法文化展览与交流活动,为中国书法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据有关媒体报道,2007年至今,他已经在西安、日本名古屋组织举办了六次中日书法交流展,为增进中日书法文化交流和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积极贡献。2014年至今,他每年组织学生参加一年一度的中日青少年书法联展,加强了两国青少年的交流与学习,增进了两国青少年的了解和友谊。2014年,他应邀在法国议会大厦举办书法展览,法国政要亲临观摩。于先生向来宾阐释中国书法艺术的文化意蕴,并创作了篆书作品“源远流长”赠予来宾。2018年9月1日,在新加坡书协、国际书法家联合总会联办的“第13届国际书法交流新加坡大展”上,于先生的书法作品入选参展,并与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书法代表团代表一同参加开幕典礼,向新加坡政要和参选同行介绍中国书法艺术。

于先生还长期为外国留学生或外国研修生讲授书法艺术,出版的书法普及专著《唐诗书画写意》《宋词书画写意》《元曲书画写意》被哈佛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收藏。

在向世界传播中国书法艺术的同时,于先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组织各类赈灾义卖、社会服务等活动,主动参与中国文联、中国书协、陕西省文联、陕西省书协组织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送欢乐下基层”“送万福进万家”等文化惠民活动。他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冬日阳光——书法艺术助学服务活动”“构建和谐——女子监狱书法服务和展览活动”“团结互助——资助贫困生义卖活动”“书壮军威——绿色军营书法艺术实践活动”等已经被打造成为传统的品牌实践项目,他的善举赢得社会各界赞誉和多家媒体相继报道,被相关部门授予“陕西省优秀社科普及专家”“爱心艺术家”称号。

于先生的爱心,还处处体现在对学生的关怀和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上。早在2010年时,于先生得知有一名叫宁巽的学生患有听说障碍,对老师的课堂讲授和课后辅导都难于理解和接受,学生本人因此陷入焦虑、抑郁,情绪极度消极,患上了轻度自闭症。他便主动承担起宁巽的学习和生活帮扶工作。据媒体公开报道,2017年,青年教师初苗说,自己在考研过程中遇到困惑,于先生知道后帮助自己分析原因、调整报考方向、联系博士生导师,“我顺利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博士毕业,2017年晋升为副教授。”青年教师吴媛在2017年职称评审中没有通过,于唯德教授主动找她交流思想,帮助她分析查找问题,指导她撰写学术论文,并积极帮助推荐到核心期刊发表。2017年12月,他指导的青年教师吴媛、靖长恒、牛似宝荣获陕西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优秀指导教师奖,刘萍、雷雨、齐江华荣获陕西省艺术教育科研论文奖。青年教师靖长恒2018年面临晋升讲师职称,于先生指导他认真搞好课堂教学,参加教学实践活动,积极撰写教学研究论文,鼓励他参加各类书法竞赛。2018年4月,他指导的骨干教师魏荣、苏胜荣获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优秀指导教师奖。2018年9月,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部主办的"2018寻找最美教师"活动中,于唯德先生荣获"特别关注教师"称号。30余年的教学生涯,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老师”的含义。

步入新时代,书法教育被提升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全民文化自信的高度。在于先生看来,这是振兴中国书法艺术的新契机。此时此刻,他一方面憧憬着由他执掌帅印的中国书法学院的美好未来,另一方面,他面前呈现出一张柔和的宣纸,一片飘动的白云,在白云上散发着华夏墨香,还有千年历史的回声。一幅书法展开了,灵动的文字间似乎有编钟传来的袅袅余音。此时此刻,山因书法增秀,石因书法生情,水因书法含韵, 沉溺于书法世界,天地之间仿佛只有黑白两色,清淡素雅,质朴率真,千年凝练,历久弥新。于是,他再次呼吁,陕西省应在学校开设书法课,招聘书法专职教师,同时落实中小学专职书法教师编制问题。他认为“学习书法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定力和毅力,提高审美能力和综合文化艺术素养。”

心中有高山,胸中多宏愿。处于事业鼎盛年华的于唯德先生,想的不是个人名利得失,而是书法艺术的文化传承,真可谓是“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佩服也! 

编辑 / AMY     版权与免责声明  

大美陕西网

Copyright © 大美陕西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号
陕ICP备2023006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