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落千年的珍珠:吟咏丝绸之路钱币的诗词

2018-06-21   来源:大美陕西网 作者:杨 军

丝绸之路上的古诗词卷轶浩繁,有如烟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各种钱币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古诗词和钱币上的文字一样,几千年来,共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钱币诗词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的灿烂瑰宝。

与钱币相关的诗词歌赋,形象而生动地道出了人间百态,富含智慧,历代诗词咏钱之作,让人们感受到钱币那美的韵律,历经时代荡涤,高雅的中国诗词与钱币相融合后,被一代又一代传为佳话。丝绸之路钱币诗词,是诗词艺术园地的一朵奇葩,是人类诗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就丝绸之路咏钱诗词,作一些肤浅的研究,供方家商榷。

一、研究丝绸之路钱币诗词的意义

丝绸之路钱币诗词,是指历代丝绸之路上,有关吟咏钱币内容的诗词。中国古代钱币,通过陆地、海上丝绸之路,曾经流通到世界上许多国家。东至朝鲜、日本,南到越南、印尼,西到印度、土耳其,远至非洲的索马里,即使在今天,我们还能够看见当年的痕迹,泰国的货币单位至今还被称为“铢”。

古代丝绸之路形成于公元前后的两汉时期,经历了张骞的“凿空”和甘英的远行,这条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使东西方世界直接联系起来,使得中国、印度、西亚和希腊罗马四大古代文明有了直接的交流和影响,其中钱币的交流起到一定的作用。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之旅,无论海上还是陆地,既然是商贸之旅,就离不开商品交换,就离不开货币,所以,丝绸之路也是一条钱币之路。

诗词,是文学的一种载体,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丰富的想像力,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历代诗人借货币这一“特殊商品”的钱币园地,以新颖别致的诗词形式,记述历史,见证社会,反映生活,抒发情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诗词百花园里的花朵,又是研究钱币文化的宝贵文献。研究丝绸之路钱币诗词,不仅是对诗词艺术的传承,更是对诗词以外派生文化研究的捷径,对“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将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历代丝绸之路钱币诗词亮点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诗歌历史悠久,在世界文化园地占有一席之地,其中,涉及钱币的诗词有不少为名诗佳句,亮点纷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氓》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里的布指的就是当时被用作钱的贝壳,有的是农具形状的货币。《诗经》中的另外一首比较有名的“既见君子,锡我百朋”,也是有关钱的诗。著名的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提到,“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说明在我国汉代,已用金属货币作为婚礼,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说明当时聘礼已经很不轻了。

以钱入诗的佳话,在历史上流传很多,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司马相如赋奏一首《凤求凰》,曾经打动卓文君的芳心。但司马相如功成名就以后,迷恋上了另外的女子。卓文君非常痛苦,她掏出一枚铜钱,拿起笔写下了《白头吟》的诗,诗中写道:“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男女重义气,何用钱刀为。”司马相如看到后,满怀内疚,向文君道歉,他们终于相爱如初了。诗中的“钱刀”是指战国时期出现的一种刀币,这首诗伴随着这段凄美的故事,世代留传下来。

其实刀币是我国春秋战国时很有名的一种钱币,普遍被当时人们所接受并广泛使用,与“五铢钱”和“开元钱”一起,是古代诗歌吟颂较多的几种钱币,不少文人吟诗赞美。特别是我国古典诗歌兴盛的唐朝,吟咏钱币的诗人颇多。

诗仙李白,一面高唱“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一面又低吟“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诗圣杜甫则在《最能行》中说:“速今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唐代白居易《卖炭翁》的“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纱和绫”为“宫市”上代钱使用的一种通货。虽半匹红纱一丈绫,远不足一车千斤重木炭之值,但可证实纱和绫在当时已作为交换的一种货币形式了。

唐天宝年间尚书郎张谓有《题长安壁主人》诗云:“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此诗言简意深,利若一击而中的匕首,刺向拜金主义的世风。

对钱的贬意之说,流传在民间最广的是说,宋代姑苏城有一位姓李的民女,略通诗书,一次她拾得一枚破铜钱,便作了一首《咏破钱》诗,“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犹有开元字。想得青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事”。诗中“开元”二字是指唐朝开元年间铸造的“开元通宝”钱。诗的前两句描绘了破钱的形象,后两句运用联想,对铜钱未破时的情景进行推断,说它被人当作“权钱交易”的宠物,制造了许多人间不平事,对物欲横流,贪官当道的社会现象进行有力的揭露和谴责。

明代诗人沈周有一首《咏钱》诗,历数了“钱”的功过,诗云:“个许微躯万事任,似泉流动利源深。平章市场无偏价,泛滥儿童有爱心。一饱莫充输白米,五财同用愧黄金。可怜别号为贿赂,多少英雄就此沉。”作者以含蓄的手法历数钱币功过的目的,告诫人们不要行贿受贿,否则就会因此而沉沦。

钱币诗词流传最广的多是为民疾呼,或体现人民疾苦。在古代民间,就一直流行、传着《没钱难》这样一首小曲:“一块铜板打成钱,里头方来外面圆,老爷有钱坐天下,百姓无钱受饥寒,有钱钱是理,无钱理不全,有钱男子汉,无钱汉子难。”

宋代诗人范成大《催租行》:“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寥寥几笔,将农民陪着笑脸,打破扑满把钱送给官吏的痛苦心情,和民间使用悭囊也就是“扑满”的储钱习惯,生动地记录于诗中。

说起钱币诗词,在中国铸钱史上首屈一指的王莽钱,最具有典型意义。王莽铸造的流光溢彩的金错刀,被称为传世极品。后人对这个制作精美、形态独特的铜钱念念不忘。东汉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在他的《四愁诗》中写道:“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意思是美人送我一把金错刀,我想还赠最好的美玉。路远不能送达,只好不安的徘徊,这是我忧愁烦恼的原因啊。“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这句诗,被后世永远地传为佳话。

三、丝绸之路钱币的海外传播

我们研究丝绸之路的钱币诗词,首先必须要了解丝绸之路的钱币传播。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使用货币的国家,在殷墟、山西、北京等地发现夏代以来,我国就用海贝金属仿制品“铜仿贝”。也就是说,我国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就已经使用金属铸币,即“铜仿贝”了,是世界上最早的铸币。

中国古代钱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博大精深,是世界钱币文化宝库中的瑰丽遗产,曾经对世界各地发生过重大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古代钱币文化以中国为核心,向周邻各国和东南亚地区以及世界各地不断辐射,从而形式了以方孔圆形为主要特征的东方钱币文化体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铸造“半两”钱。后来,虽然历代屡有兴衰,钱币也时有改进,但是基本形状大致没有变化。这种重量划一、大小适中、外型美观、携带方便的圆形方孔钱,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一直延用到清朝末年。秦始皇派徐芾,曾经到达今天的日本九洲岛,他们带去的铜钱,对日本影响很大,后来日本铸行的铜钱,无论是形制、名称,还是钱文都与我国差不多。唐代开始,日本的铜钱,几乎都称作通宝、大宝、元宝、神宝等,日本也有我国的年号钱,有的甚至钱的名称也一模一样,如日本也有开元通宝、乾元通宝等。与我国相接壤的朝鲜,不但采用中国方孔圆形的形制,甚至钱上的年号也用中国的。

中国古代钱币对东南亚的影响也很大,越南铸造的货币,几乎是我国古代货币的翻版,他们铸造汉文钱除本国使用外,主要是与中国进行贸易。直到1945年,越南还在铸造圆形方孔钱。除日本、朝鲜、越南以外,中国钱币对古代的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家,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另外,中国钱币曾经在今天的印度、尼泊尔、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东印度群岛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流通使用,曾经扮演过世界货币的角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同时,中国古代钱币对世界其它国家钱币的发展,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里,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考古学家曾经在中亚细亚各国,两河流域、波斯湾地区、尼罗河口至索马里、东非沿岸、马达加斯加迄南非各国,中南美洲的墨西哥、尼加拉瓜、巴西、秘鲁、圭亚那、智利、加勒比海区域以及西印度群岛等地,均发现过中国古代钱币的影踪。

公元前119年,张骞带领商队经过长途跋涉,历尽艰难万险,终于打通了汉王朝与西域各国的通道,从此诞生了一条充满传奇色彩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加强了西汉政府与中亚西亚地区的联系,丝绸之路的主角无疑是丝绸,但是,丝绸等商品在流通中却离不开货币,事实上,陪伴着丝绸之路上商队繁忙的脚步,我国古代货币尤其是西部地区的货币,不由深深带上了中亚等地区的印记。我国新疆地区铸行最早的和田马钱,制作工艺明显受到古罗马的影响,和田马钱的诞生,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是分不开的,是我国古代与中亚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结晶。

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以及服从大汗主权的四个相对独立的汗国,东到滨阿姆河,西临地中海,北临里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弯,以中亚西亚为中心,地跨欧亚两州。这几个国家使用的伊藩吉昌钱,钱文为是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字体,反映了横跨欧亚的两国当时在经济上的交往和联系。明代郑和下西洋,其“永乐通宝”遍布西洋、南洋许多国家,他们都流通使用中国铜钱,有些国家还专门输入中国铜钱。

近年来,一个新的学科“丝绸之路钱币学”在世界上兴起,丝绸之路钱币,见证了几千年以来,在这条商旅之路上,中国古代货币与世界各地的交流,通过钱币进行商品交换,也对中国和世界钱币文化发展,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四、丝绸之路钱币诗词几种类型

历代以钱入诗、以诗咏钱的诗歌里,有的记录古代钱币名称和单位,有的以钱币别称入诗,借影射之意,有的描写古代钱币制作精美,有的以币为媒,怀古喻今,还有的不满封建社会贫富不均,历数金钱是非功过等等。丝绸之路钱币诗词主要有以下六种:

(一)记录古代钱币的名称、单位,为后人研究、考证货币制度与流通提供依据。

“既见君子,锡我百朋”(《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

“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男女重义气,何用钱刀为”(西汉.卓文君)

“黄巾数百镒,白璧有几双”(唐.李白)

“三毛催白发,百镒罄黄金”(唐.孟浩然)

(二)以钱币代称、别称入诗,既有文学描写之需,又有刺世影射之意。

 “桃花颜色好如马,榆荚新开巧似钱”(北周.庾信)

 “榆荚纷纷掷乱钱,柳花相扑滚新绵”(北宋.韩琦)

“怀盘饧粥春风冷,池馆榆钱夜雨新”(北宋.欧阳修)

“今日春光太飘荡。谢家轻絮沈郎钱”(唐.李商隐)

“素奈花开西子面,绿榆枝散沈郎钱”(十国.王建)

“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轻钱夹城路”(唐.李贺)

“青钱买野竹“(唐.杜甫)

“榆叶抛钱柳眉展,隔墙榆叶散青钱”(唐.白居易)
“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宋.苏轼)  

“妻试踏青蚨”(唐.温庭筠)  
“囊里无青蚨,箧中有黄绢”(唐.佚名)  
“管城子无食内相,孔方兄有绝交书”(宋.黄庭坚)  
“方兄无势宁能热,穷鬼多羞袛自苞“(宋.胡寅)  
“孔兄正羞涩,趦趄色氤氲”(元.曹伯启)  
“爱酒苦无阿堵物,寻春那有主人家”(宋.张耒)  
“五铢半两日以变,榆荚鹅眼争相缘”(元.吴莱)  
(三)描写古代有的钱币制作精美。为使用、收藏者所重视和真爱。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东汉.张衡)  
“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唐.李白)  
“金错囊徒罄,银壶酒易赊”(唐.杜甫)  
“尔持金错刀,不入鹅眼贯”,“闻道松醪贱,何须吝错刀”(唐.韩愈)  
“次观金错刀,一刀平五千”,“精铜不蠧蚀,肉好钩婉全”(北宋.梅尧臣)  
“谪官无俸空无烟,惟拥琴书尽日眠,还有一般胜赵壹,囊中犹贮御书钱”(宋.王禹)  
(四)以币为媒,怀古喻今,看起来是赞美某些钱币,实际上有言外之意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像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唐.刘禹锡)  
“须令民去思,如汉思五铢”(唐.胡澹庵)  
“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犹有开元字,想得清光未破时,卖尽人间不平事”(宋.佚名《破钱诗》)  
“三十六官人笑语,上前争索洗儿钱”(元.宋无)  
“金钗坠后无因现,藏得开元一捻痕”(金.李俊民)  
(五)不满封建社会的贫富悬殊,历数货币金钱功过是非,既称赞不为金钱所动的高尚情操,又揭露、批判货币拜物教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做商贾不耕田,日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明.唐伯虎)  
“腰缠十万贯,鹤骑上扬州”(南朝.殷芸)  
“个许微躯万事任,似泉流动利源探。平章事物无偏价,泛滥儿童有爱心。一饱莫充输白粟,五财同用愧黄金。可怜别号为赇贿,多少英雄就此沉”(明.沈周)  
(六)批评封建王朝利用货币剥削人民,揭露了豪门贵族聚敛钱财,荒淫无度,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  
“洛阳多钱郭氏室,夜月昼星富无匹”(东晋时的先秦民谣)  
“廷尉狱,平如砥,有钱生,无钱死”(晋.民谣)  
“富贵比因奸巧得,流落人间二十年。长说承天门上宴,百官楼下拾金钱”(明.张祐)  
“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贱籴粟于麦,贱贸丝与棉。岁暮衣食尽,焉得无饥寒”(唐.白居易)  
“三更趋役抵昏休,寒呻暑吟神鬼愁。从来鼓铸知多少,铜沙叠就城南道。钱成水运入京师,朝输暮给苦不支。海内如今半为监,农持斗栗却空归”(宋.孔平仲)  
“得钱行杖肤不伤,无钱流血满两裆”(清.陆嵩)  
总之,丝绸之路钱币诗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其中蕴含着无尽的奥妙。长安是中国诗歌之根,第一部诗集诞生在这里,唐代诗歌最兴盛也在这里,而同时人类钱币的辉煌历史也起源于这里(中国四大钱系中,秦半两、汉五铢、唐开元三个都是在长安),又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诗词与钱币两大文化洪流在这里交汇,这其中隐藏着许多文化密码,丝绸之路钱币诗词就是解开密码的钥匙,期待着我们去开启。  
作者:杨军,剧作家。陕西金融作协主席,中国金融作协理事,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作家。中广联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会会员,陕西省编剧协会理事。中国现代诗歌学会,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百名优秀中青年作家艺术家。

   

编辑 / AMY     版权与免责声明  

大美陕西网

Copyright © 大美陕西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号
陕ICP备2023006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