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打造经济“新引擎”

2017-12-16   来源:西部网 作者: 刘康 张思思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西安市聚焦军民融合改革创新重点领域,在推进军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军民融合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使军民融合成为助推西安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西京电气总公司是我省重要的军工企业之一。今年年初,公司下属的西安宏星电子浆料科技公司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了市场化的管理体系和薪酬奖励制度,把超过10%的股权分给核心骨干员工。依据贡献,员工的月薪最高可达到5万元。

西京电气总公司副总经理何小育:“这种管理机制带来的现实意义就是,人员潜在的能力被激活了,今年截至目前,浆料公司已经完成销售收入2.5个亿,相比去年增长了52%,利润增长了90%多。”

西安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基地,现有军工单位11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行业门类齐全,涵盖了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核技术等6大领域,军民融合基础雄厚。在推进军民融合过程中,西安市把加强服务平台建设,优化公共服务体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航天六院下属的西安航天泵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军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生产的高端工业泵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两年前,公司将价值4000多万元的国内最先进的大型水泵试验台,加入西安科技大市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对社会开放使用,每年对外承接的项目检测30多次,除了给企业又增加了一项收入,还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西安航天泵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忠昇:“用户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更多的市场资源、更多的新技术,这样对我们后续的产品的开发、市场的开发包括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多选择、更多机会。”

通过设备共享服务,航天泵业增加的合同订单达1000多万。为了更好地促进军工企业参与,西安市今年又出台了《西安市军工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提高了军工单位设备对外共享的奖励标准。截止目前,平台已聚集10000多台套设备,其中军工单位共享设备占30%以上。

为了从更深层次更广角度加强服务,促进军民技术的融合发展。目前,全国首个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军民融合特色试点平台也已经在西安上线运营。平台围绕军民融合领域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资源的交易转化,建立了线上线下结合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成果展示、挂牌、撮合与在线交易运营服务体系。目前,以科研院所、企业为代表的各类创新主体,依托平台共开设知识产权店铺100多家,累计发布可运营专利9478件、技术项目942件。

西安科技大市场创新云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翔:“下一步平台将在现有基础上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军民融合领域,高价值专利的挖掘与培育,推动知识产权的军转军、军转民和民参军。”

目前,西安市初步确定了267个累计总投资5000多亿元的军民融合重点项目,预计到2021年,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将基本健全,军民融合产业营业收入超过3300亿元。按照十九大精神,西安市将充分发挥国防科技工业资源优势,持续加大军民融合发展力度,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建设,努力形成军民融合的多元化、集群化发展新格局。

西安市工信委军民结合推进处副处长赵秦屹:“十九大报告为下一步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指明了方向。我们下一步从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军民融合平台建设、人才引进等九个方面开展工作,力争把西安市打造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示范区,使军民融合产业成为西安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增长极。”

编辑 / AMY     版权与免责声明  

大美陕西网

Copyright © 大美陕西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号
陕ICP备2023006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