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扶贫扶到群众心坎上

2017-12-15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

黄陵县产业扶贫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

第7名——在第三季度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监测综合排名中,黄陵县位列第7。

保持前列——在第三季度全省市县脱贫攻坚考评结果中,黄陵县的排名依然保持前列。

103户322人——对照陕西省贫困户脱贫退出收入、住房、教育、医疗、饮水5项标准和12项考评指标,黄陵县今年计划脱贫的103户322人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这些看似简单的排名和数字背后,是黄陵县发展县域经济、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苦干实干与砥砺奋进。

11月,黄陵县委书记孟中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16年度全省优秀县(市、区)党政正职”称号。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黄陵县将脱贫攻坚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其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最大的发展、最大的民生。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下,黄陵县的脱贫攻坚工作获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

“两包一联” 更加密切党群鱼水情

今年是我省脱贫攻坚精准施策、系统提升的关键之年。一定要把最“硬”的干部用在最“硬”的脱贫攻坚战场上——这是陕西脱贫攻坚的明确要求,也是黄陵县脱贫攻坚的具体行动。

在脱贫攻坚的战役中,黄陵共派驻驻村工作队126支,第一书记123名,下派帮扶干部1161人,成立村级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123个,整合“四支队伍”力量,成立脱贫攻坚工作队123个。

“脱贫攻坚是全面工作的‘一号工程’,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要在群众满意。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得到历练与成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

认识的深化和提高,内化为使命和担当,体现在黄陵党员干部脱贫攻坚的行动自觉上。

在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黄陵县一对一,点对点,人对人,事对事,切实做到精准扶贫。今年8月底,黄陵县召开千人大会,开始实行机关单位包村、党员干部包贫困户、一般干部联系一般农户的“两包一联”制度。全县近五千名党员干部全部行动起来,对贫困户和一般户进行帮扶全覆盖。

既要让贫困户尽快脱贫,也要扶持一般户发展。“两包一联”是以系统思维处理3%(贫困对象)和97%(一般农户),少数贫困户和多数普通群众协调发展的关系。

“两包一联”的亮点是“一联”,即党员干部与各村的非贫困群众结成联系对子。宣传落实各项普惠性的政策、帮助一般户解决实际问题、收集群众对县上工作的意见建议……“两包一联”制度实施以来,帮助贫困户脱贫的力量更强了,一般户与党和政府的心更近了,也涌现出了县委外宣办元亚娜、黄帝陵管理局马超等一批实干有实效的优秀干部。

“人人出力、用心用情、合力攻坚”,脱贫攻坚更加紧密了党群的鱼水深情。这份深情体现在双龙镇南峪口村64岁的何进喜说起帮扶干部李冬都是“我侄儿”的亲昵上;体现在桥山街道办上翟庄村赵怀亮看着葡萄园的累累硕果对扶贫干部的感激上;体现在店头镇新城村余汉芬主动要求退出贫困户,把好政策留给更多人的大义上……

注重产业扶贫 “把水浇到根子上”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也是难中之难。

黄陵县桥山街道办上翟庄村赵怀亮几年前一直过着“没盼头”的日子,家里没地没钱,还要照顾生病的妻子。在帮扶干部的支持下,赵怀亮积极发展产业,在大棚里种蔬菜和葡萄,每年能收入两三万元。干了四年,他终于脱了贫困户的“帽子”,在县城买了房,还计划再扩展规模种樱桃,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

脱贫攻坚,黄陵县强调“把水浇到根子上”,注重以产业扶贫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意见》,同时强化专业合作组织带动,推行了“党支部合作社 ‘三变’改革 贫困户”“土地流转 劳务用工”等产业扶贫模式。

农村“三变”改革,这个抓根本、管长远的重要举措,已经成为黄陵县解决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黄陵县以“三变”改革工作为统领,着力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上下功夫,助推精准脱贫,为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脱贫攻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10月27日,隆坊镇山岔口村的贫困户郭保全从山岔口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到了1830元分红资金,并拿到了股权证书。和他一起领到分红的,还有村里其他13户贫困户。

今年5月,合作社垫资为山岔口村贫困户每户购买了10箱中蜂,14户以实物出资的方式将中蜂入股到合作社,由合作社托管经营。目前,140箱中蜂已经繁殖到196箱,所产蜂蜜也全部售完。根据每户贫困户所占股份,村合作社向郭保全等带动贫困户户均发放分红资金1830元。

山岔口村地理位置偏僻,主要发展中蜂、苹果等养殖种植产业。在“三变”改革中,山岔口村探索出“党支部 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农民将土地流转给村合作社栽植香草花卉,补充蜜源,促进中蜂产业发展。农户以土地入股变成股民,土地变成资本、资金变成股金,实现了土地集约、资本集中和利益共享。

与此同时,以苹果成熟后的分拣分选、冷藏冷运、品牌营销、精深加工、宣传推介、市场开发等为重点内容的苹果产业后整理工作正在黄陵县加快推进。

苹果种植是黄陵县塬区的主导产业,是群众增收的主要渠道。截至目前,黄陵县已挂牌成立隆坊镇和阿党镇2个果品集散交易市场,建成4个专业村交易服务中心。苹果产业后整理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加快了苹果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步伐,也为黄陵县助推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激发内生动力 村里多了“刚强人”

在黄陵县,多股社会力量合力推进脱贫攻坚。从去年开始,省军区将在三年内为黄陵县三个贫困村赠拨1000万元用于对口帮扶。军地双方联合制定帮扶计划,采取“订单扶贫”“电商扶贫”“品牌扶贫”等多种方式帮助当地贫困户发展产业。在这个过程中,省军区的帮扶干部注重消除贫困群众的思想贫困,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力争实现长久脱贫。

店头镇新城村贫困户余汉芬的丈夫多年偏瘫,家里日子过得一直很艰难。在省军区机关和黄陵县帮扶干部的指导和鼓励下,她干起了擅长的养鸡产业,日子慢慢有了起色,她也成了村里出了名的“刚强人”。

“帮扶干部给我订发展计划,鼓励我靠自己致富。人家这样帮咱,咱只能下定决心好好干。”在今年的一次民主评议会上,67岁的余汉芬主动要求退出贫困户:“我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应该把好政策留给更需要的人!”

鼓励创业、扩大就业,努力在扶贫产业规划、产业培育、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强基本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培训,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能力;加大对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资助力度,确保他们应读尽读……黄陵县这些激发内生动力的举措,让贫困户有了“我要脱贫”“我能脱贫”的信心和能力。

治贫治“根”,扶贫扶“心”。黄陵县坚持“智力扶持”与“志向扶持”并重、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并举,深入开展孝道文化宣传活动,设立“道德讲堂”“红黑榜”,完善村规民约,开展“联姻扶贫”,着力培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观念,引导广大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实现脱贫致富。

今年11月,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二号煤矿专职家属协管员张红萍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黄陵县号召全县人民向张红萍学习,在促进人们学模范树风尚的同时,也为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提供了正能量。

黄陵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规模为2872户8500人,其中在册875户2112人,剩余贫困人口将于2020年全部脱贫退出,确保与全国人民同步够格迈进小康社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抓好脱贫攻坚是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最直接、最现实的政治检验。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黄陵县的党员干部扎实改进作风,精准施策,既扶志又扶智,真扶贫,扶真贫,真正帮扶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编辑 / AMY     版权与免责声明  

大美陕西网

Copyright © 大美陕西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号
陕ICP备2023006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