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专家马琳燕 :让稀世珍宝重焕新生

2017-12-11   来源:西安日报 作者:朱雪娇
     穿越茫茫时空,一件件蒙上历史尘埃的稀世珍宝,在她手下,重新焕发出惊世光泽。由她主持完成的“陕西紫阳北五省会馆壁画保护修复”项目获得“首届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奖。今年,在百名受嘉奖的“西安工匠”里唯一一位来自文物保护修复方面的专技人员,她就是陕西省文物研究院研究员马琳燕。
 
     12月6日下午,马琳燕正在指导修复一幅清代的族谱彩绘图。“送到这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是珍宝,对待它们胜过自己的孩子,从最开始的实验分析到提出系统的修复方案,再到试验,最后才能着手修复。每个人都怀着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谨慎且小心。一件文物修复下来,不亚于做一台精细的外科手术。”
 
     1995年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专业毕业的马琳燕,刚巧遇到一个很好的契机,被遴选参加中意合作建设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现在的陕西省文物研究院)合作项目——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学习,凭借艺术专业的知识与绘画功底,经过三年国内外系统学习,很早就成为文物保护修复的技术骨干。此后的23年她一直从事文物保护修复一线工作,先后参与和承担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文物保护国际合作项目20余项,参加和主持编制珍贵馆藏文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程方案30余项,并保护修复了大量的馆藏文物、寺庙壁画、彩绘泥塑等珍贵文物。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职业生涯里第一件修复的文物,是半坡出土的彩陶器,破碎的陶片,闪烁着神秘的色彩。那一刻,我深深爱上了这份职业。”
 
     文物保护修复,仿如医生,在考古发掘现场、实验室或展厅文物保护现场,为文物全面体检、勘察病因、对症下药。经过大量的实验室分析等前期勘察研究以及保护修复实验,才能得出哪种修复材料是适合的,哪种修复方法是得当的。“要摸清它的脉络,在修复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研究,凭借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经验,结合文物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结合试验分析,给出正确的修复方案。”
 
     “保持文物原貌”是文物修复的原则之一。
 
     马琳燕说,在采用修复工艺和材料的时候,一定要传承和使用原有的工艺和材料。比如说壁画用的颜料是石青、朱砂等矿物颜料,修复时必须用矿物颜料,不可以用现代的有机颜料,否则就破坏了文物的原貌。古代壁画的颜料都采用矿物质颜料,因此修复时使用的也是价格不菲的矿物质颜料。由于壁画的珍贵性和特殊性,修复时为了使其整体协调,看似单一颜色区域实际用的颜色经过仪器分析却常常是用多种颜色调配而成的。
 
     不断地追求专业的高度,是马琳燕多年来的奋斗目标。她将中国传统技艺与国外保护理念融汇于竹签与笔尖,主持的多项具有较高挑战性与技术难度的文物保护项目,都取得了显著的保护效果,在“陕西紫阳北五省会馆壁画保护修复”中探索的“影线线段补全法”,科学解决了“历史真实性、艺术原真性、绘画审美性”协调统一的壁画修复难题,以精心的设计、系统的研究、科学的实施获得“首届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奖。
 
     除了修复可移动文物,马琳燕还经常到外省参与不可移动文物的修复。辽宁、西藏、四川、甘肃、河南、山西、北京……二十多年来,她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不仅如此,工作环境的多变性,也考验着她的耐力和耐心。古代墓葬壁画的保护修复也是她的工作内容之一,等待她的有时是潮湿闷热的环境,有时是冰冷的深深墓葬坑。
 
     “文物保护修复这个工作,干得越久,压力越大。文物是不可再生的,一定要杜绝保护性的破坏现象。随着国家对文物修复工作的日益重视,每修复一件,我们肩上的责任就重了一分。必须要不断钻研,精益求精,慎重对待每一件文物修复,要对得起历史、对得起文物、对得起自己。”马琳燕郑重地说。
 

编辑 / YIAN     版权与免责声明  

大美陕西网

Copyright © 大美陕西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号
陕ICP备2023006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