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周莹:贫寒少女成就西商传奇

2017-11-06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金满楼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是一部以清末民初为历史背景的商战剧。剧中,由孙俪饰演的主角周莹从一个江湖少女成为吴家少奶奶,其后又力挽狂澜,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商业奇迹。那么,这位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周莹,在历史上的原型是怎样的呢?
 
  
  江湖少女还是大家闺秀?
  
  作为《那年花开月正圆》的女主角原型,周莹本人在陕西颇多传奇。据《重修鲁桥镇城乡志》中的记载,周莹系陕西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人,其曾祖父周占奎(字梅村)在嘉庆年间时家业极盛,“乾嘉间江西窑业最盛,迄今号‘梅村自制’即是也。屡出资抒国难,以捐封江西补用道。见贫困不求即助,生平无邪行,有‘周八爷活财神’之说。”由此可见,周家当时不仅是三原县的富商大户,而且周莹曾祖父周占奎本人也曾捐了个四品的道台,可谓亦商亦官,且在当地有“大善人”“活财神”的美誉。
  
  另据《三原文史资料》中记载,周占奎从嘉庆元年(1796年)开始修建周家宅院,期间历时24年,最终在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建成十七院宅第。尔后,由于遭受兵乱,周家宅第被烧去十六院,现仅存一院建筑。从现在仅存一院的“周家大院”来看,周家在嘉庆、道光时期无疑是当地的巨富。而且,其大院正厅目前仍悬挂着三块精美考究的牌匾,这三块牌匾均为道光年间周占奎的盐商同行或朋友为其祝寿所赠。其中一道,乃乾隆、嘉庆、道光三朝重臣曹振镛(其祖上亦曾经营盐业)所题,这等人际关系,显然非同小可。
  
  然而,进入咸丰年间后,周家家境开始急转直下,其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便是咸丰七年(1857年)的分家。一般来说,传统富商大户的分家往往是家庭人事或经济出现严重危机而又难以补救的一个信号,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说是周家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当然,分家只是分人分财分势,对周家打击更大的无疑是同治年后的“陕甘回乱”。据《三原县志》《泾阳县志》等当地文献的记载,三原、泾阳等地的富商大户在此期间均遭受重创,周家也不能幸免,而其宅院被毁,恐怕也发生在这一时期。从此后,《三原县志》等当地文献再也没记载过周家有何善举,由此也佐证了周家大概就此一蹶不振了。
  
  据记载,周莹生于同治八年(1869年),从以上梳理的家庭历史背景来看,目前一些文史资料说她是“大家闺秀”“豪门千金”,这与实际情况恐怕不太符合。而据《重修泾阳县志》中的记载,周莹“少孤,依于兄嫂,年十六以兄嫂命归吴。”由此可见,周家在这一变乱中受冲击极大,不仅家业凋零,恐怕连人员损失也很大,否则周莹幼年也不至于了无依靠而被兄嫂收养了。
  
  如上所述,周莹十六岁时由三原嫁给泾阳县人吴聘,而吴家当时也是豪门大户。据《续修陕西通志稿》记载,吴聘的父亲吴蔚文系庠生出身,“家素封而好读书,事继母以孝……奖布政使衔。”而吴聘本人“有父风”,其在光绪丁丑(1877年)、戊寅(1878年)旱灾时捐赈银两万两千两而“议叙郎中”。这些资料说明,吴家应该和周家一样都是盐商巨富,而其赈灾捐官(通常为虚衔而非实任)也是当时盐商的通常之举。
  
  值得一提的是,在同治年间的变乱中,吴家虽然也受到冲击,但在周莹出嫁之时仍是泾阳大户。而周莹与吴聘的结合,应该是周家势力未衰之时的定亲,而并非电视剧中说的江湖少女攀高枝,更不是所谓“冲喜”。周莹出嫁之时,其丈夫吴聘并非病入膏肓。据吴家后人吴国华说,周莹丈夫吴聘是在婚后第三年过世,而吴聘和周莹曾有过一个女儿,可惜未及周岁就夭折了。
  
  商界女强人如何重振雄风?
  
  在电视剧中,周莹系因“冲喜”嫁入吴家,而其丈夫仍很快病死。祸不单行的是,周莹过门不到一年,其公公吴尉文也在外出途中遇难,吴家顿时失去顶梁柱。
  
  在此情况下,年纪轻轻却成了“安吴寡妇”的周莹表现出与其年纪不相符合的沉着与冷静。在接管吴家商业大权后,周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巡视吴家在全国各地的商号,而支撑吴家商业半壁江山的扬州“裕隆全”盐务总号及经营山货药材的成都“川花”总号更是重中之重。
  
  原来,在原东家去世后,两处老掌柜都欺负周莹年纪轻、没经验而企图将商号据为己有。获悉这一信息后,周莹立刻派得力人手进行暗中调查并掌握了大量证据,两位商场老手最终也只能就地认输,而周莹所信任的伙计立即被提拔为新掌柜,实现了管理层的大换血。
  
  在当时那个年代,女人在外抛头露面已属不易,而想在男人占据绝对优势的商海里打拼,这对已成寡妇的周莹来说无疑是难上加难。不过,周莹从小天资聪颖,对数字过目不忘,具有非凡的记忆力。更加难得的是,其临危不乱、处事冷静、果敢坚强,这也是其成为商界女强人的宝贵品质。
  
  在首次出巡并基本摸清各商号情况后,周莹为稳定人心作出重大决定:作为龙头的“裕隆全”商号全体店员加薪两成并可以参加每年的分红,如实行得好,各分号均照此办理。这种类似于现代企业经营的股权激励制度极大调动了店员的积极性,也开创了陕西商帮中店员与商店利益挂钩的先河。之后,“裕隆全”商号的生意非但没有因掌柜换人受损,反而由此蒸蒸日上,店员收入在江南同行中也是遥遥领先。
  
  此外,了解市场变化、按市场规律出牌,也是周莹成为商界赢家的重要保证。有一年,茶叶市场大跌,茶叶滞销,吴家茶庄资金不畅,几近倒闭。在此情况下,周莹在资深行家的指导下顶住压力而坚持囤库待机兑现。果然,所谓“贵极反贱,贱极复贵”,仅过了几个月,茶价即突然上升,滞销转而畅销,吴家茶庄起死回生,不仅赚了个钵满盆溢,而且一跃成为陕西最大的茶商首领。
  
  在周莹的苦心经营下,吴家生意蒸蒸日上。最鼎盛时,吴家在全国设立7个总号、108家分店,涉及淮盐、茶叶、布匹、药材、米粮、油坊等行业。当时,全国各大商埠、水陆码头都有吴家生意,南通北达,连城一气。这等繁荣景象,就像当时流传的一句顺口溜:“吴家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饭,不住别家店。”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吴家生意一条龙,全包了!
  
  一品夫人还是慈禧太后义女?
  
  周莹创造的商业奇迹当然很了不起,不过更神奇的传说是,周莹在庚子年被封为一品夫人并且被慈禧太后收为义女。那么,这事是真是假呢?
  
  据宣统《重修泾阳县志》载,“县文庙自壬戌乱颓圮,周(莹)承夫志,独立认修,三年竣工,费金四万余。事闻,给二品封典。”而《续修陕西通志稿》中的记载就更加明白:“光绪十一年(1885年),安吴堡封二品夫人。吴周氏捐银四万两有奇,重修落成,知县涂官俊建立碑亭为文纪事。”由此可见,周莹系因捐建泾阳县文庙而被诰封为“二品夫人”。
  
  “二品夫人”已经有了,那“一品夫人”是否属实呢?据《重修泾阳县志》中的记载:“庚子两宫西狩,值大荒,(安吴寡妇)命念昔(养子)赴行在捐十万金助赈。奉旨赏给一品夫人。念息亦由郎中赏道员并戴花翎,秩二品。”
  
  原来,在庚子年时(1900年),因为八国联军攻打京城,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一路西逃抵达西安,当时行营驻跸的花销很大,而陕西又适逢灾荒,急需赈抚。陕西护理巡抚端方为了招待好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而向本省富商大贾劝捐募银。安吴寡妇周莹积极响应捐出十万两银子,由此得封为“一品夫人”。此外,安吴寡妇墓志铭上的碑文也记载说,“清故诰封二品夫人,特封一品夫人”,此碑文乃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朱益藩所撰。从这些记载来看,周莹被封为“一品夫人”是事实。
  
  此外,周莹被慈禧太后收为义女的说法也没有资料佐证。出身安吴堡、作为周莹堂侄儿的大学者吴宓在1962年12月30日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其堂伯母“并未见过慈禧太后,1900年助赈最多,诰封一品夫人”。吴宓的记载很明确,周莹助赈并受封“一品夫人”是实,但她根本没见过慈禧太后,所谓“干女儿”之说,自是无从谈起。
  
  周莹在重振吴家后,其本人也因好善乐施而被民间视为“活财神”。除捐建文庙外,周莹还曾兴办义学,并有捐银打井、引水修渠等善事。每逢灾荒,周莹都要捐钱在三原、泾阳等地设立粥厂,以帮助灾民渡过难关。这些善举,都被记入了当地县志等相关文献。
  
  1907年,周莹因病身亡,终年42岁。据说,因为没有子嗣,周莹未能葬入吴氏陵园,而受过恩惠的乡亲就在渠岸边为其修庙,供奉其为“水娘娘”。或因为如此,安吴寡妇的事迹在关中地区一直被传为佳话,其义举和远见卓识至今仍在当地广为流传。

       原题:陕西商界女强人的传奇人生

编辑 / YIAN     版权与免责声明  

大美陕西网

Copyright © 大美陕西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号
陕ICP备2023006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