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故事:我每存一年钱 就离房子远了一点

2017-11-01   来源:腾讯大秦网 作者:真叫卢俊
  这是一个普通的买房故事:
 
  
  01
  
  “房的事,以后不想了,接下来还债。”
 
  李建对老婆说。
 
  那天,李建搬新家。搬完后,都累瘫了。一家人随便吃了午饭,开始收拾。
 
  那是上海郊区,他的房子在5楼,站在北面的走廊向外看,周围都是稻田,蚂蚱能上到5楼,蚊子成群。
 
  远处有零散的几个工厂,夜里会偷偷排放浓烟。投诉过几次,没人管。
 
  小区旁边,1.5公里内,连个小卖部都没有,要想买东西,得到地铁站,那有个商业广场。
 
  李建幻想过很多次搬新家的喜悦,电视里都这么演,但从拿到钥匙开始,李建也没兴奋过。
 
  “就像经历了一场持久战,死伤无数,你活着出来了,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是庆幸而已。”
 
  李建喜欢这样总结他的买房史。
 
  现在,他在静安区上班,每天6:50起床,七点半要坐上九号线,这样才不会迟到。
 
  9号线人太多,进去之后,得保持一个姿势,像木头人。一直到漕河泾站,有人下车,才宽松一点。
 
  这种场景,李建太熟悉了,14年前,他就是这样来上海的。
 
  02
  
  2003年,李建从郑州出发,坐绿皮火车。车上都是河南老乡,没座的人站满过道。厕所门口、洗漱台上,都是人,没下脚的地方。车厢烟雾缭绕,人们大声说笑,像个菜市场。
 
  李建生在农村,离郑州几十公里。这个地方的人外出,要么往北京,要么南下广东。但李建却到了上海。
 
  “小时候看电视《上海滩》,浪奔浪流,对上海莫名向往。”
 
  这就是他选上海的原因。
 
  到了上海,是在一个叫吴泾的镇上。一个超大冷库,周围都是搞物流的。
 
  李建进入一家物流公司,住进宿舍。一间房,四个上下铺,住八个人。空余时间,同事们打牌、喝酒、租光碟看。
 
  李建是有梦想的,他喜欢看书,在那个群体里有点不合时宜。但一年之后,他的努力就有了回报。
 
  当时一同进来的同事,工资一样。一年后,李建就加薪了。他搬出宿舍,到外面租了个单间。
 
  那个村子还保留七八十年代的痕迹,叫星火村,村西头还有个废弃的粮库。李建的房租是400块,房东人好,经常过来唠家常,房间也够大,安静,很适合看书学习。
 
  唯一的痛苦,是没有厕所。哪怕半夜,也要走出院子,去外面的公厕。当然,也可以买个塑料桶,每天一倒。
 
  那一年,李建21岁。他从没有过在上海买房的念头。
  
  03
  
  到了2005年,发生了两件事。
 
  一是房东第三次涨租金,他急了,一气之下,就到外面找房子。结果发现,外面的房子更贵。
 
  第二是他有了女朋友,再不找带厕所的房子,实在说不过去。俩人算了个账,房租这么贵,干脆一起住吧。
 
  当时的吴泾镇,是个偏远的乡下,坐公交,一个小时才能到龙华,去趟徐家汇,都说“去上海”。
 
  也就在那一年,镇上的新楼盘开始多起来,有个大开发商的楼盘,名声最响。
 
  李建和女朋友去售楼处的那天下着小雨,销售员一个劲的讲,很殷勤。他女朋友很喜欢,房子好,绿化也好,跟周围的老小区完全不一样。最后问价格,一平米5000元。
 
  “这么贵,卖给谁呀”
 
  出来的时候,李建有点调侃加生气,当时他的工资3000块,两个人的收入也就5000出头。那套小三房,首付要15万,如果首付两成,是10万出头。
 
  几年后,李建说,当时要是让两家父母帮忙,还是能买的。没有买,是抹不开面子,要自己挣钱。
 
  这个决定,后来让李建纠结了很多年。
 
  2007年夏天,他们终于离开了吴泾镇,去了“上海”。因为李建找到一份新工作,工资大幅提升。
 
  当然,同时提升的,还有房租。
  
  04
  
  那个房子在伊犁路,两室,没厅,整套租金1500元。一个东北的小伙子和他女朋友住一个小间,剩下的大间,李建和女朋友搬了进去。
 
  “合租的那对小情侣,人挺好,就是太不方便,门挨门,隔道墙,连吵架都不敢大声。”
 
  他们在这里住了大半年,就搬走了,找到一个独立的两室户。房子很旧,每天爬5层楼梯,房间里有一台绿色的旧冰箱,像个古董。
 
  空调的声音像拖拉机一样,床是棕绳的床板。这个两室户,每月2000块。
 
  “这些都可以忍,不能忍的是房东,他是个奇葩,过一段时间就上门,检查一遍。”
 
  搬走的那天,房东挑了两个毛病,一是说床板松动了,二是说没经他允许,在水池里贴了瓷片,要扣押金。
 
  李建那天特别生气,跟房东理论,差点动手。女朋友不愿再理论,认倒霉,拉着李建离开了那个“鬼地方”。
 
  他们要搬的新家在延安西路,房东是个大姐,人很好,至今他们仍有联系。
 
  那间房子是在一个老别墅区,应该是解放前后的产物。楼梯是木头的,踩上去吱吱响,把老鼠吓的乱窜。
 
  房子是国营厂分给职工的福利,房东没有产权,每月象征性缴62块钱。一套房子,分成了若干间,每间一户人家。厨房在一楼,公用。
 
  这间房子在二楼,楼下私建了一间房,他们房东就借用了一楼的楼顶,搭建了一个单独的厨卫。
 
  李建和女朋友很喜欢,单独、便宜、功能全,正合心意。
 
  也就是从这时起,他们开始把买房提上日程。
  
  05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中国楼市也跟着降温了。
 
  松江九亭房价不到9千,泗泾8千出头,要是再往松江新城去,还有六七千的房子。新江湾是1万多,就算黄浦区,也才3万多。
 
  李建很高兴,看来房价要降。就算不降,照他收入的趋势,再等一年肯定能买。
 
  他们用了两个月的周末时间,到处看房,嘉定、松江、浦东,但他们不着急,慢慢看。
 
  当时到上海郊区地铁站,到处都是中介的人在发广告,促销,就像大清仓。买房的人,最喜欢看到这种架势。
 
  这时的李建27岁,和女朋友还没领证,也没想过要孩子。平时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
 
  这种情形,大概持续了快一年。
 
  到了09年国庆节,父母来上海小住。一家人挤在一间房子里,打地铺。
 
  “不行,得赶紧买了。”
 
  整个2009年,上海房价每个月都在涨,李建和女朋友已经领证,俩人再去看房,发现已经被房价抛弃了。
 
  1万内的房子,已经很少。存了一年的钱,更付不起首付了。李建第一次有了焦虑感。在租的房子里结婚,连个喜欢的家具也不能买。
 
  好在老婆能能够理解,买房这事,暂时搁置。把去年预计的一年买房,改成两年后再买。
  
  06
  
  人最大的无奈,可能来自对未来的无知。
 
  到了2011年,李建还是没有买房。每年的原因都一样,存的钱,赶不上房价。平时他会关注楼市动态、宏观经济,专家们的言论,有时候很兴奋,有时候很绝望。
 
  2011年国庆,他们回老婆家,在信阳看房子。新楼盘2000块,对他俩来说,没啥压力,就是一旦买了,就更买不了上海的房子了。
 
  毕竟,他们没打算回去。
 
  回到上海,发现上海房价正在下降,降的厉害。坐11号线去嘉定,地铁站两边都是楼盘,中介到处发广告,都在促销。据说,有开发商还低于成本价抛售。
 
  这让李建一阵惊喜,不买信阳的了。
 
  当时他的收入,一大部分是在年底发放。也就是说,过年后,再凑点钱,就可以买了。
 
  那是李建离房子最近的一次,年后返回上海,就开始凑钱,一遍凑,一遍在网上搜房子。买哪里,买多大,开始想具体细节。
 
  但很邪门,春节刚过,从2月开始,上海的房价又开始涨了。后来有个词叫报复性反弹,李建是后来才听说的,他就是被报复了。
 
  也就是两个月的时间,等他们4月份去看的时候,又买不起了。
 
  2012年结束后,人们发现,房地产是这一年里,支撑经济增长最稳定的行业。
 
  但李建开始由焦虑陷入慌乱。
 
  因为这一年,他老婆怀孕了,他们从没像此刻这样需要房子。
  
  07
  
  李建发现了问题,如果按目前的收入,越存钱,越买不起。
 
  干脆,不去想买房,先赚钱去。
 
  李建在这两年里很拼,工作努力,还做兼职,收入大幅度提高。
 
  2013年,女儿出生。
 
  年底的时候,李建和老婆开始行动,先跟亲戚打好招呼,钱落到位。然后开始找,他们定了目标,一旦发现合适的,不纠结,宁愿买错,也不错过。
 
  在年底,他们选好了楼盘和户型。2014年春节过后,来上海的第一个周末,他们就行动了起来。
 
  李建记得很清楚,带父母去看样板房的那天,下着小雨,一家人看了两个户型,当场选好。
 
  第二天,李建就去交了订金。
 
  从售楼处出来,他突然觉得轻松了很多。那个被稻田包围的工地,看起来没那么喧闹脏乱。
 
  “现在不买,以后还会涨的。”
 
  李建是这样想的。
 
  只是,他没想到能涨多快。他买过后,到了5月份,每平米就涨了1千块钱。
 
  然而,这只是开头。
 
  从那以后到现在,上海房价一路上扬,中间限购、限贷,政策一次比一次严,也没能阻止。
 
  这像一场饥荒,只要有食物,一定会疯抢。
 
  2016年底的一个晚上,李建给老婆说:
 
  感觉有一种后怕,如果当时没买,可能再也买不起了。
  
  08
  
  现在,坐9号线去松江,出了九亭,开始上高架。泗泾、佘山、大学城,地铁站也有中介发广告。
 
  只是,上面的楼盘,都是嘉善、太仓的,或者是商铺办公之类。
 
  上海的房子,如今已经不仅仅看钱了。
 
  李建一直不喜欢自己的名字,他在公司有个英文名,叫Jason,名片上的台头是商务总监。今年36岁.
 
  我描述的这么详细,因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故事的主人公不叫李建,而他的故事千百次在不同的人身上上演。
 
  存钱和买房,看起来好像是一件事,但是放在一起很多人都做了一道错误的命题。
 
  钱和房之间,或许我们需要更多的考虑另一个因素:时间。
 
  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那些买过房的人真心懂得这个道理。

编辑 / AMY     版权与免责声明  

大美陕西网

Copyright © 大美陕西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号
陕ICP备2023006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