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唐村:描绘最“出圈”的乡村振兴作品 让山之下水之畔有个西安人的诗酒田园(2)

2022-04-26   西安晚报 / 樊华 窦翊明   ico_2_1.jpg  
2.7k

“一个门楣的高下,一条甬路的远近,数段女墙的长短,几棵梅花的左右,或许你来一次感受不到,但这无不是我们匠心的周到安排,也是传统文化的精致寄寓。”66岁的赵林堂是来自山西运城的老匠人,今年是他扎根唐村项目的第4个年头,在唐村二期的修复工地上,他介绍说,虽然山陕民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民居的修缮、改造过程中,他还是会绞尽脑汁,尽最大可能地收集、整理、恢复南堡古寨传承下来的关中民居风格,每一个修复项目至少手绘平面、剖面、立体、结构四张效果图,再和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匠人团队一起手工完成所有修缮工作。

先后留学美国和日本的贺璇,2017年回国后,从家人口中听说了唐村。“第一次来看到的就是废弃的荒村,虽然刚下完雨,村道泥泞难行,但是老村子的街巷肌理、老树瓦屋依然可见,村外大片的麦田,麦子将黄不黄,不远处青翠的终南山,那种田园之美和老村的沧桑感极具冲击力,也让我萌生来这里创业的冲动。”贺璇回忆说,在国外的六七年间,除了大城市,她还深入美、日两国的乡村,那里很多小而美的面包房、咖啡馆都给她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业余时间她还学习了烘焙,“那时候我时常想,在我们国家、在西安,有没有可能开那样的店铺,而唐村让我看到了实现这个想法的可能性。”贺璇说,随着唐村改造初具规模,2020年她来到唐村,成为“濛溪有诗”的主理人,全心打理起这间满目终南山景的书店咖啡馆。

赵林堂、贺璇之外,通过文献资料复刻唐代点心,传播东方美学生活方式的“开元风雅”主理人李欢;经营唐小豆乡村图书馆的董卫华等,还有每天近万名为享受田园风光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有趣的灵魂”聚集在唐村,在这片作家柳青曾扎根14年的热土上,或进行着或参与着新一轮的创业。

打造“大家向往的乡村”做最“出圈”的乡村振兴作品

近年来,长安唐村依托当地丰厚的农业资源、生态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以乡村休闲旅游为抓手,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他们按照西安市相关规划,结合长安当地农业优势,创建了稻香渔歌、神禾粮仓、堡寨农场等三大农场,带动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合作收益村民超过2000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最新数据显示,随着全国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城乡收入比由2017年的2.77缩小到2021年的2.5,差距在缩小。“我想唐村就是这组数字的具象表达。”何猛说。

在多场会商的缝隙,记者见缝插针采访了长安唐村文旅操盘手——胡婕,她直言自己是天朗文旅在唐村的2.0版新村民。谈到对唐村发展的定位,她希望通过能人回乡,让乡村富起来;通过市民下乡,让民宿火起来;通过企业兴乡,把土地唤醒。将唐村打造成“大家向往的乡村”,做最“出圈”的乡村振兴作品。

胡婕认为唐村这个项目有三个承载。第一个,作为“人面桃花”故事的发源地,唐村承载着唐诗所体现的文化自信,同时也承载着传统与时尚生活的创新自信;第二个,以文商旅带动乡村振兴,以唐村为平台,运用资源导入,来带动当地农民的就业、创业;第三个,努力探索乡村文旅复兴。

“虽然是乡村,但这里离城市并不遥远,我们希望这里成为西安人中庸之道的落脚点。让西安人在兼顾繁忙的都市生活之余,花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像回到故乡一样放慢脚步、忘掉压力。”胡婕说这也是为什么她把“诗意终南,烟火原乡”这八个字定为唐村slogan(标语)的原因。

“武汉的小朱湾、成都的战旗村都曾是被媒体争相报道的乡村振兴样板,多年前我一一去探访过。”自媒体人徐先生表示,当时就想,西安什么时候才能孕育出这样的新农村,没想到疫情虽然限制了大家出行的脚步,却让他发现了家门口的唐村,“上城市,回唐村,在这里你能感受到乡村新生,正在发生。这里正在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民俗、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新农村样板。”

| 编辑 王文文     版权与免责声明 

继续阅读

Copyright © 大美陕西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6286号